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向雷塘寄掩扉,荀家灯火有馀辉。
关河日暮望空极,杨柳渡头人独归。
隋苑荒台风袅袅,灞陵残雨梦依依。
今年春色还相误,为我江边谢钓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曾向雷塘寄掩扉”一句,设定了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情境,"荀家灯火有馀辉"则透露出一种温暖与安宁。接下来的“关河日暮望空极”,则是对广阔天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心中那种无边界的愁绪。“杨柳渡头人独归”更增加了一份孤寂之感。
“隋苑荒台风袅袅”、“灞陵残雨梦依依”两句,则是对历史废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通过"风"和"雨"的使用,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为诗歌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苍凉感。
最后,“今年春色还相误”、“为我江边谢钓矣”两句,则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和不舍,通过"春色"与"谢"字眼,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之情的复杂感受。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是文章得,藩阃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衣綵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东晋江山称永嘉,莫辞红旆向天涯。
凝弦夜醉松亭月,歇马晓寻溪寺花。
地与剡川分水石,境将蓬岛共烟霞。
却愁明诏徵非晚,不得秋来见海槎。
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
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城临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
此别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