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赐之以诗谨依韵酬和

皇华将命得人难,专对非才辄自言。

幸免驱车涉沙漠,尚容载笔侍宣温。

不唯羞屈穹庐膝,无奈常游魏阙魂。

衮职区区未能补,何时馀论奉清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选拔贤能的使命极其难得,不适合的人却总是自我表白。
幸运地避免了在荒漠中驾车奔波,还能拿着笔侍奉皇上,传达圣意。
不仅不耻于屈居帐篷中,内心却常常向往朝廷生活。
我这个小小的职位无法弥补国事的不足,何时能有闲暇共饮,畅谈时政呢?

注释

皇华:指使臣出使。
将命:接受使命。
得人难:选拔人才不易。
专对:应对。
非才:不合适的人才。
辄自言:总是自我表白。
幸免:侥幸避免。
驱车:驾车远行。
涉沙漠:穿越沙漠。
侍宣温:侍奉传达皇帝的旨意。
羞屈:感到羞耻。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的帐篷,借指边疆或草原。
常游魏阙魂:内心常向往朝廷。
魏阙:古代宫殿前的楼观,象征朝廷。
衮职:官职,这里指自己的职位。
区区:微小,谦辞。
未能补:无法弥补。
何时:何时能。
馀论:闲暇的谈论。
奉清樽:共饮清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作,表达了诗人因得免于难而感慨万千的心情。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个人才华。

首句“皇华将命得人难”表现了在那个时代,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并非易事,而“专对非才辄自言”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持态度。

接着,“幸免驱车涉沙漠”表达了诗人从险难中解脱出来的庆幸,"尚容载笔侍宣温"则显示出即便是在艰苦环境中,诗人的文思也未曾中断,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不唯羞屈穹庐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状况的自我反省,“无奈常游魏阙魂”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和文化情怀。

最后,“衮职区区未能补”表明诗人对于未能完全履行其官职责任的自责,而“何时馀论奉清樽”则是一种期待和渴望,在未来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像古代贤者一样,以清廉著称。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自我期许。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始平公新作双樗庵命光为诗

间气生王佐,多才秉国钧。

栋隆凭杞梓,节劲仰松筠。

底绩承平业,遗荣寿考身。

结庐依散木,退让乐天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宜甫东楼晚饮

宾主俱欢醉,高楼迥倚空。

形忘羁检外,酒散笑谈中。

晚市烟初白,秋园叶半红。

登临不厌数,朝夕是寒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忝职谏垣日负忧畏缅思云夫处士老兄萧然物外何乐如之因成浮槎诗寄献以抒鄙怀

秋水浮槎客,漂如一叶轻。

鸥群须仗信,鲸口几忘生。

耿耿天津阔,滔滔海浪惊。

何时还故土,怀糈问君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或谓光嗤景仁谈禅而自谈又因用前韵为景仁解禅

贱子悟已久,景仁迷自今。

良因拯溺急,是致涉波深。

到岸何须筏,挥锄不见金。

浮云任来往,明月在天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