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寄瑰和尚

秀岭高峰咫尺间,青松常伴白云闲。

中秋同玩洞庭月,谁道山家不往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秋佳节与友人共赏洞庭之月的情景,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秀岭高峰咫尺间”,以“秀”字形容山岭之美,以“高”字突出其峻峭,再以“咫尺间”强调距离之近,营造出一种虽身处幽静之地却能触手可及壮丽景色的氛围。

次句“青松常伴白云闲”,以“青松”象征坚韧与永恒,“白云”则代表自由与飘逸,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这里的“闲”字,不仅指云的悠闲自在,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中秋同玩洞庭月”,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中秋之夜,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洞庭湖上的明月。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谊。

最后一句“谁道山家不往还”,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繁华世界之外,山林之间的生活或许更为简单,但那份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却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生活方式的认同,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和规和尚(其一)

老来心地烂如泥,卜得胥湖作虎溪。

七十二峰烟浪阔,听他游子路头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和规和尚(其二)

去年西坞得相寻,雪竹霜竹一径深。

圆屋青灯闻妙语,使人灰尽一生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和规和尚(其三)

但得茅檐春睡足,何须石室较筹盈。

遥知别后多萧散,坐听松风万壑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规和尚(其四)

镜像魔军方满目,浮云世事急抽头。

倚蒲痴坐慵开口,诗债还能饶我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