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早春见寄

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细雨带着淡淡的清香,感觉到了微微的暖意,是谁把春天的声音融入了船夫的歌声中。
萱草靠近北堂早早地穿过泥土生长,东边的柳树因为偏斜承受了更多的风。
湖水因增添的雨水而消融了残留的雪,江中推送的潮头翻涌起漫无边际的波浪。
同样迎来新的一年却各有不同的景致,无法缩短距离去欣赏,又该怎么办呢?

注释

雨香:雨后清新的空气似乎带有香气。
云澹:云层淡薄,天空显得高远。
微和:轻微的暖意。
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萱: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比喻母亲或忘忧之意。
北堂:古代指母亲居住的居室,这里借指家。
穿土早:形容萱草早春时节就开始生长穿透土壤。
柳偏东面:柳树偏向东方,可能因地理位置或风向造成。
受风多:因为位置关系,承受更多的风吹。
湖添水色:湖水因雨水增加而颜色变得更深或更美。
消残雪:融化掉剩余的雪。
江送潮头:江中潮水涌动,形成潮头。
涌漫波:波浪汹涌,四处泛滥。
同受新年:共同迎来了新的一年。
不同赏:有着不同的风景值得观赏。
无由:没有方法或理由。
缩地:传说中的仙术,能瞬间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
欲如何:又能怎么办呢,表达了一种无奈或遗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在春天复苏的生机与美感。开篇“雨香云澹觉微和”,表达了春日细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云层也变得更加清新。紧接着,“谁送春声入棹歌”则是诗人感叹春天的声音无处不在,就连打铁的锔声中都似乎蕴含了春意。

“萱近北堂穿土早”,这里的“萱”指的是一种野草,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北堂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建筑或地点,而“穿土早”则描绘了春日草木生长的景象。接着,“柳偏东面受风多”则通过柳树迎风摇曳的情状,展示了春风吹拂下的柔和与力量。

中间两句“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描绘了一幅春季水景图。湖水因融雪而变得更加清澈,而江面则是潮水汹涌,显示出春天水域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尽享春光的无奈和惆怅。尽管人们都在庆祝新的开始,但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却是不同的,诗人似乎也因为不能将美好时光永恒而感到些许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稹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在抒情写景方面的高超技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无法永恒的感慨。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

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

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

司马见诗心最苦,满身蚊蚋哭烟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乐天赠杨秘书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

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

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

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