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齐学士知荆南

汉家太守治才高,楚国山川气象豪。

旗旆逶迤蟠梦泽,楼船赑屃压江涛。

雄名谁复知宣武,遗爱犹应祀叔敖。

何必三年求奏计,诏书朝夕赐金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汉朝的太守才能出众,楚国的山水气势非凡。
旗帜飘扬在广阔的梦泽上,楼船威武地压过江面的波涛。
谁还能记得那显赫的名号,像宣武那样?遗留的仁爱还应祭祀叔敖。
何必苦苦等待三年考核,朝廷的奖赏早晚都会赐下黄金以示赞扬。

注释

汉家:指汉朝。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治才:治理才能。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这里泛指。
山川:山水。
气象:景象,气势。
旗旆:旗帜。
逶迤:蜿蜒曲折。
蟠:盘绕。
梦泽:古代湖泊,如云梦泽。
楼船:大型战舰或豪华船只。
赑屃:传说中的龙形动物,常用于装饰。
压:压制,这里是形容楼船的壮观。
江涛:江上的波涛。
宣武:古代将领的封号。
遗爱:遗留的恩惠和爱戴。
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以贤能著称。
奏计:向朝廷呈报政绩。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赐金褒:给予金银等物质奖励以表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家太守的高超治理才能和他对楚国山川的深厚情感。"旗旆逶迤蟠梦泽"写出了军队在江面上行进时的壮观景象,展示了太守的威武与力量;"楼船赑屃压江涛"则形象地描绘了大型战舰在激流中破浪前进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和不可阻挡的气势。

诗中的"雄名谁复知宣武"表达了对太守英雄事迹的赞颂,而"遗爱犹应祀叔敖"则透露出人们对于这位太守深厚情感的怀念。最后两句"何必三年求奏计,诏书朝夕赐金褒"表明了皇帝对太守才能的高度认可和赏识,不需要等待太久的时间便给予了极高的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汉家太守治理才华和个人英勇形象的描绘,抒写了诗人对这位太守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的赞美。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何万下第归蜀(其二)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

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

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何万下第归蜀(其一)

十上终无就,才高定复论。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

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

扬鞭万里去,几许不销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何济川为庞公使庆阳席上探得冬字

幕府遥三舍,传车乘一封。

忠深轻远道,醉暖失严冬。

圁水犹飞檄,芦阕未灭烽。

贤侯虽喜士,难得久从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吴仲庶知江宁

江南佳丽地,人物自风流。

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

衣冠馀旧俗,歌颂乐贤侯。

正恐还朝速,江山未遍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