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

一日复一朝,一暮复一旦。

与子相经过,少会不言散。

我心终未极,岁月忽云晏。

嘶马思长道,孤鸟逐前伴。

驾言慕俦侣,怀抱若冰炭。

南临白水湄,风雪振高岸。

意恐慈母念,疾驰节已换。

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弊裘一以缝,征尘一以浣。

而我客大梁,衣垢自悲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一天又一天,一夜接着一夜。
与你相伴游,短暂相会不言别。
我的心意永不尽,时光匆匆如流年。
马儿思念长途道,孤鸟追寻同伴飞。
驾车向往群聚,内心矛盾如冰炭。
南边临近白水边,风雪激荡高堤岸。
担心母亲挂念,加快行程换新颜。
解下佩剑上北堂,幼妻笑容灿烂。
破旧皮衣缝补好,征尘洗净无遗憾。
而我客居大梁,衣裳污垢独自伤感。

注释

复:再, 又。
朝:早晨。
暮:傍晚。
一旦:一天。
子:你。
过:经过。
少会:短暂相会。
极:尽头, 极致。
忽:忽然, 突然。
振:振动, 激荡。
慈母:母亲。
疾驰:快速驾车。
北堂:北方的厅堂, 指家。
幼妇:年轻的妻子。
弊裘:破旧的皮衣。
大梁:古地名, 指今河南开封。
衣垢:衣服上的污垢。
悲叹:悲伤叹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通过描绘师厚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师友离别的感慨。首句“一日复一朝,一暮复一旦”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师厚归程的漫长。接着,“与子相经过,少会不言散”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即使短暂相聚也不愿分离。

“我心终未极,岁月忽云晏”表达了诗人对师厚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时光匆匆的感叹。“嘶马思长道,孤鸟逐前伴”运用比喻,写出师厚独自上路的寂寥,也寓含了诗人对他的牵挂。接下来,诗人想象师厚旅途中的心情,既有对同伴的向往,又有内心的矛盾冲突。

“南临白水湄,风雪振高岸”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环境,风雪交加,增加了旅途的艰辛。诗人担心师母挂念,故“疾驰节已换”,加快了行程。回家后,师厚的妻子“幼妇笑粲粲”,为他缝补破旧的衣物,洗涤征尘,温馨的画面与诗人自己的漂泊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以“而我客大梁,衣垢自悲叹”收尾,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的落寞,以及对师厚归家团聚的羡慕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谢鹇和公仪

闻有白鹇梦,遂作白鹇诗。

诗记白鹇语,意公于鹤私。

公意无薄厚,尔将听我辞。

朝给一瓢水,昼给一盎糜。

曾不令尔渴,曾不令尔饥。

事事不异鹤,安得于鹤疑。

鹤鸣尔不和,鹤舞尔不随。

无以一供悦,饱食番顽痴。

公所念尔久,李白当畜之。

白固有篇咏,公偶未暇为。

遣尔心不平,谓此钝见遗。

我持尔此意,请公吟莫迟。

公便纳我言,濡笔洒淋漓。

书尔在南言,野羽霜雪披。

弄啄红豆实,飞上桄榔枝。

翡翠不敢顾,孔雀不敢窥。

将拟是白凤,脩尾昼涟漪。

虺颈而鸡首,峨峨如有仪。

而今与鹤争,此识固已卑。

公初待尔厚,鹇兮知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赋永叔家白鹦鹉杂言

交翠衿,刷羽。性安驯,善言语。

金笼爱,养妇女,是为陇山之鹦鹉。

有白其类,毛冠角举。

圆舌柔音世竞许,方尾鹘身食稻稰。

白鹄之白是其常,越群超众由天与。

胡人望气海上来,献于公所奇公才。

公持大笔写万物,惊葩萼,如春雷。

方夸玉兔未咏此,依约似畏常娥猜。

坐无祢正平,胡为使我作赋其间哉。

形式: 古风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一)括苍石屏

括苍黄石屏,树如浓墨写。

根深称条叶,生意绝萧洒。

或闻造物手,立异先真假。

指是龟溲摹,能同自然者。

天下莫复言,物亦逢知寡。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

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

技能无所发,骋巧崭岩里。

纤纤扫苍林,坡岸分迤逦。

近可笔发窥,远若风霾起。

遂令众画师,一点不可毁。

我今会石家,饮酒酒复美。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