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其二十七)

泥佛金佛木佛,度水度火度炉。

妙体本来无处所,莫将真佛强涂糊。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翻译

泥塑的佛像,金铸的佛像,木雕的佛像,
它们能度过水灾,度过火难,甚至度过炼狱般的环境。

注释

泥佛:指用泥土塑造的佛像。
金佛:指用黄金制作的佛像。
木佛:指用木头雕刻的佛像。
度:度过,这里指佛像能够承受各种困境。
炉:象征苦难或考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文礼的《颂古五十三首》中的第二十七首,以佛像为引,探讨了佛教中关于“真我”和“空性”的哲学。诗人通过描述泥佛、金佛和木佛,指出这些物质形态的佛像虽然能够度水、度火、度过世间种种考验,但它们的本质——“妙体”,却是无形无相,无所不在又无所不离。他强调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人们内心的领悟和实践,不应将有限的佛像视为真实的佛,否则就落入了执著和误解。

诗中寓含着深刻的禅意,提醒人们要超越外在的表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对佛性的理解,体现了禅宗注重心法,反对形式主义的精神。

收录诗词(77)

释文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五十三首(其二十六)

若陈见面太悬殊,云水重新诳惑渠。

谩说当时曾省悟,却将鱼目当明珠。

形式: 偈颂

颂古五十三首(其十三)

堕脱知何处,凭君子细看。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形式: 偈颂

颂古五十三首(其十二)

日面佛,月面佛。西岩树色含烟,东谷华光映日。

仰视莫穷,俯看已老。

一时分付主林神,明眼衲僧无处讨。

形式: 偈颂

颂古五十三首(其十)

不是风兮不是幡,将军骑马出潼关。

安南塞北都归了,时复挑灯把剑看。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