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其十)

不是风兮不是幡,将军骑马出潼关。

安南塞北都归了,时复挑灯把剑看。

形式: 偈颂

翻译

这不是风也不是旗,将军骑着马儿出潼关。
南方和北方都已经平定,时常在夜晚点亮灯火,手握宝剑细细查看。

注释

不是:表示否定,不是。
风:自然界的气流。
幡:古代用来招魂或者指示方向的旗子。
将军:古代的军事领袖。
骑马:骑在马上。
潼关:古代中国的重要关隘。
安南:古代地名,今越南。
塞北: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归了:被征服或统一。
挑灯:点燃灯火。
把剑看:拿着剑仔细端详,可能象征回味过去的战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文礼所作的《颂古五十三首》中的第十首。诗的内容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将军的形象,他骑马出潼关,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不是风兮不是幡"可能暗指将军的决断并非因风或幡动而起,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信念。接下来两句"安南塞北都归了"表达了对边疆安定的渴望和对过往战功的自豪,而"时复挑灯把剑看"则展现出将军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保持着警惕和军事素养,时常回想过去的战斗岁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将军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宁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向往,以及对于历史责任的深刻理解。诗的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77)

释文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二首(其一)

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

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

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

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

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

形式: 偈颂

偈颂五首(其五)

夜明帘外,宝鉴台前。元无兼带,岂有偏圆。

古渡无人霜月冷,芦花风静鹭鸶眠。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颂五首(其三)

众生本不曾迷,夜阑鸡向五更啼。

诸佛本不曾悟,秋清雁度长空去。

西窗昨夜月华明,凉飙已到梧桐树。

形式: 偈颂

偈颂五首(其一)

震忽雷,飞闪电。夜叉头,菩萨面。

形式: 偈颂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