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宴煞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形式:

翻译

蟋蟀叫声过后才感到宁静,天亮后世间万物仍忙碌不停。
何时能摆脱名利的争夺?
蚂蚁密集排列如军队,蜜蜂忙于酿蜜,苍蝇纷飞争抢血食。
裴公的绿野堂,陶令的白莲社,都是清静之地。
我喜爱秋天,采摘带着露水的黄花,烹煮霜冻的紫蟹,煮酒赏红叶。
人生短暂,又有多少个登高赏景的日子?
我告诉你们这些孩童:即使去北海找我,也要记得在东篱下醉倒。

注释

蛩吟:蟋蟀的叫声。
宁贴:安宁舒适。
鸡鸣:清晨鸡叫。
万事:世间万物。
争名利:争夺名利。
密匝匝:密集的样子。
蚁排兵:蚂蚁列队。
裴公绿野堂:裴度的绿野堂(隐居之处)。
陶令白莲社:陶渊明的白莲社(诗酒聚会)。
和露摘黄花:带着露水摘花。
带霜烹紫蟹:烹煮霜冻的螃蟹。
人生有限杯:人生短暂,好比有限的杯中酒。
登高节:登高赏景的日子。
顽童记者:孩子们。
北海:远方。
东篱:隐居之地。
醉了:喝醉。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马致远的《离亭宴煞》,描绘了一幅宁静与喧嚣交织的生活图景,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首句“蛩吟一觉方宁贴”以秋虫鸣叫的宁静夜晚开始,寓意人们在忙碌后的一丝安宁。接着,“鸡鸣万事无休歇”暗示新的一天又带来无尽的世俗纷扰,对名利的追逐永无止息。

诗人通过比喻,将人世比作“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时的纷扰景象。然而,他并未完全否定这些,而是借裴公绿野堂和陶令白莲社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秋天的宁静中享受“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的田园乐趣。

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他甚至幽默地叮嘱“顽童记者”,即使自己身在远方,也要记得他的醉态,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喧嚣与宁静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30)

马致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东篱”),汉族,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字:千里
  • 号:东篱(一说字致远
  • 籍贯:大都(今北京)
  • 生卒年:1250年-1321年

相关古诗词

清江引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形式:

清江引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形式:

清江引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形式:

七宝玲珑.继重阳韵

至愚至鲁,怎晓妙中玄。便再拜、告风仙。

口诀金身长丈六,二十八宿会圣贤。

此理方知合自然。坎虎离龙,蟠绕五方莲。

渐渐得、好因缘。

火里木人能采药,海底泥牛会种田。

迸出灵光入洞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