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泽萌和尚七哀歌

我所思兮在华亭,孤舟来往江波清。

龙蛇混杂双眼明,车螯缩爪虾努睛。

晚来钓得赤梢鲤,三界横身棹臂行。

呜呼,一歌兮歌一唱,满船明月空惆怅。

我所思兮在丹霞,开炉烹佛称作家。

三岩高处天雨花,狸奴白牯眼着沙。

长者峰前见宾主,石头路滑空波吒。

呜呼,再歌兮歌再歇,海螺吹落千山月。

我所思兮在栖贤,师王踞座五老前。

百鸟衔花觐法筵,千峰流水归玉渊。

一声长笑别三峡,丘壑无光山寂然。

呜呼,三歌兮歌三叠,须臾便隔僧祗劫。

我所思兮在海云,祖翁田地荒耕耘。

象王归耕耕日曛,一期建立殊功勋。

大除灯火日面佛,劝请住世徒殷勤。

呜呼,四歌兮歌四愁,鸟啼双树声啾啾。

我所思兮在怡山,欲去未到身先还。

鼓山斫额非等閒,祖庭虚席遥瞻攀。

半途息肩日西夕,清风早入仙霞关。

呜呼,五歌兮歌五噫,只屦单提谁得知。

大人大人生马驹,四蹄蹴踏无贤愚。

不动鞭影先驰驱,羞与驽骀追步趋。

房星掩曜天驷殒,渥洼接踵鸣天衢。

呜呼,六歌兮歌六匝,疋练横空风飒飒。

小人小人号顽牛,他家水草曾淹留。

朝辞主人归故丘,晚来相见西溪头。

横吹铁笛人何处,顾影惊心水自流。

呜呼,七歌兮歌七哀,何时携手归乎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名为《挽泽萌和尚七哀歌》,通过七首歌曲表达了对逝去和尚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生平事迹的追忆。每一首歌曲都以“我所思兮”开头,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思念之情,从华亭的江波、丹霞的炉火、栖贤的法筵、海云的耕耘、怡山的仙踪,再到鼓山的祖庭,最后以“小人小人号顽牛”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尚高尚人格的敬仰和怀念。

第一首歌中,诗人想象和尚在华亭的江面上乘舟来往,眼中洞察万物,晚钓赤鲤,象征着和尚的智慧和超脱。第二首歌则描绘了和尚在丹霞炼丹,与佛对话,三岩之上的天雨花,以及与猫狗的和谐相处,展现了和尚的慈悲与自然的融合。第三首歌提到和尚在栖贤寺坐镇,百鸟朝凤,千峰归流,一声长笑别三峡,表现了和尚的法力和影响力。第四首歌中,和尚在海云寺耕耘,象王归耕,建立殊功,灯火映照佛像,体现了和尚的修行成果和对佛法的贡献。第五首歌描述和尚在怡山,欲去未去,鼓山的祖庭,和尚的离去让人心生哀伤。第六首歌以“大人大人生马驹”为喻,赞美和尚的高尚人格和对后人的影响。第七首歌则以“小人小人号顽牛”自比,感叹自己无法完全理解和尚的伟大,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和尚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闽僧怡山八咏

野人独钓烟波外,眼中不识乾坤大。

岁晏扁舟入海云,舟中有客名痴卖。

相逢赠我袖中诗,品题八咏穷幽奇。

恍惚怡山与神契,欲去未去心先驰。

今年别我归长庆,春江送客风尘静。

迟我名山欲问程,寻君旧话先乘兴。

十朝绀殿今何如,月夜幽钟人定初。

丹荔流霞辨生熟,长松鹤唳遥相于。

中济归僧无去住,石湖烟雨时相遇。

门临乌石笑点头,碧涧泉声引归路。

此时此景非等閒,紧俏麻鞋远近山。

凭君报语山翁道,岭外顽牛老更顽。

形式: 古风

题回舟图赠何伍菊

苦海有船长七尺,不用施篙还挂席。

顺风能去逆风回,随流直至无生国。

华亭船子笑呵呵,满眼波涛奈若何。

从此到江吴地尽,分明隔岸越山多。

吴越山川行已惯,随缘取足随缘办。

嫩冬瓜煮鳖裙汤,新粟米炊鱼子饭。

快矣哉,快矣哉,殷勤报语老宗雷。

及早回舟归去也,莫教红日下香台。

形式: 古风

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

行年未到六十六,慎勿笑人指爪曲。

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

去岁新年忙鹿鹿,今岁新年快幽独。

一间茅屋一个僧,一炷旃檀一寸烛。

一声清磬一卷经,一碟黄齑一碗粥。

造物于我良厚哉,同住同来受清福。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

当今大人不重贤,当今小人不信天。

当今学人不学律,当今禅人不会禅。

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

门庭喧喧炙手热,盲龟跛鳖争垂涎。

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

汝曹脚跟未点地,二者居一随经权。

若云未能免俗聊复尔,不忍尽弃其学而学焉。

形式: 古风

谢黄汪千惠茗

老僧长斋三十年,眼前世味皆腥膻。

清泉白石供饮漱,浓华澹薄殊天渊。

年来衰病且消渴,地炉活火时烹煎。

非无村茶及野荈,入口羞涩如戈鋋。

我闻武夷之山山九曲,三十六峰名洞天。

中间草木蕴灵气,紫茸绿叶生春前。

山人摘茶带星月,提筐归去凌朝烟。

风时火候发香味,心灵手敏通经权。

三瞻四顾方什袭,奇货可居稀入廛。

知音千里远相访,杖头罄解青蚨钱。

一朝驰入大庾岭,真香真色犹新鲜。

老僧内热唇齿燥,闻名注想空垂涎。

多谢主人黄叔度,散步行歌来日暮。

袖中分得建溪春,留与枯禅作甘露。

千顷汪波见素心,两腋清风涤烦虑。

惊起林间病渴人,相呼相唤吃茶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