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蕙兰蹊径失芳期,风雨春深怯减衣。

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

蜂催酿蜜愁花尽,絮扑暄条妒雪飞。

欲识伤春多少恨,试量衣带忖要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兰花小径错过了花开的季节,风雨交加的春天让人害怕脱去衣物。
在高楼的窗户边,突然看见燕子飞入,我拉起琴弦,遥望远方目送大雁归去。
蜜蜂忙碌地采集花粉,却因花朵凋零而忧虑,柳絮纷飞,仿佛嫉妒雪花的飘落。
想要了解春天逝去带来多少遗憾,就试试看衣带的宽松程度就能衡量出心中的愁绪。

注释

蕙兰:兰花的一种,有香气。
蹊径:小路。
风雨:自然天气现象。
怯减衣:害怕脱去衣物,形容天气寒冷。
卷箔:卷起窗帘。
高楼:高大的建筑物。
蜂催酿蜜:蜜蜂忙着酿蜜。
愁花尽:因花儿凋谢而担忧。
絮扑暄条:柳絮飘落在温暖的树枝上。
妒雪飞:柳絮像嫉妒雪花般飞舞。
伤春:对春天逝去的感伤。
恨:遗憾或愁绪。
衣带:腰带,这里比喻愁绪。
忖要围:考虑衣带的松紧,象征心情变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伤春》,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伤感之情。首句“蕙兰蹊径失芳期”,以兰花凋零暗示春光不再,暗含时光易逝的感慨。次句“风雨春深怯减衣”则写出春雨绵绵中,诗人因春寒料峭而不敢随意减去衣物,流露出对春日温暖的怀念。

“卷箔高楼惊燕入”描绘了诗人卷起帘幕,高楼之上忽见燕子归来,这一画面既显孤独,又寓示着季节更替。接下来,“挥弦远目送鸿归”借目送大雁南飞,表达离别之感,进一步深化了伤春的情绪。

“蜂催酿蜜愁花尽”写蜜蜂忙碌采蜜,却因花朵凋零而忧虑,寓言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最后一句“絮扑暄条妒雪飞”以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雪交融的景象感到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愁绪如同纷飞的柳絮般难以收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深深哀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无常之感。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再至西都

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

浪得浮名销壮节,羞将白发见青山。

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却到谢公题壁处,向风清泪独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再和

佳玩能令百事忘,岂惟闲伴倒馀缸。

珍奇来自海千里,皎洁明如璧一双。

日暖朝笼青石砌,春寒夜宿碧纱窗。

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再和

禁城车马夜喧喧,闲绕危栏去复还。

遥望觚棱烟霭外,似闻天乐梦魂间。

岂无樽酒当佳节,况有朋欢慰病颜。

待得归时花在否,春禽檐际已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刘丞相挽词二首(其二)

连章相府辞荣宠,拥旆名都出镇临。

年少已推能宰社,乡人终不见挥金。

长蛟息浪归帆稳,乔木生烟蔽日深。

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槚亦连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