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家信

口有平安报,中宵泪亦多。

经年曾不至,一纸定如何?

为子可堪此,持缄重自讹。那禁先手战?

老父字成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接家信》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收到家书时复杂的心情与情感波动。

首句“口有平安报”,开篇即传达出收到家书后内心的平静与欣慰,仿佛在艰难时刻得到了一线光明。然而,“中宵泪亦多”一句转折,揭示了这份喜悦背后的复杂情绪——夜晚,当人独处之时,那份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忧化作了泪水,流露着深沉的情感。

接着,“经年曾不至,一纸定如何?”表达了长时间未收到家书的焦虑与期待,对一封来信的渴望与不确定感交织在一起,让人既期待又忐忑。这种情感的起伏,反映了家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与对彼此安危的深切关怀。

“为子可堪此,持缄重自讹”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与自我责备。即使收到家书,也担心自己的解读是否准确,是否真正理解了家人的意思,体现了亲情间的细腻与复杂。

最后,“那禁先手战?老父字成蝌。”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收尾,将父亲的字比作蝌蚪,既是对父亲书写能力的描述,也是对家书内容的感慨。这句话蕴含了对父亲年岁渐长、记忆力减退的无奈与心疼,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书内容的珍视与解读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通信不便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家书的期待与解读的复杂心理。宋湘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捕捉了人性中的温情与忧虑,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普遍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0)

宋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 号:芷湾
  • 籍贯: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 生卒年:1757~1826

相关古诗词

种花三首(其一)

北院槐树阴,日光午未杲。

南院阴不到,杲杲达昏晓。

同时所种花,南黄北青了。

青者岂不喜,阴多露亦少。

黄者岂不怜,脉炼气深老。

不信待他日,花开看谁好。

人生立功名,岂在迟与早。

形式: 古风

种花三首(其二)

种木计十年,种花计一岁。

取适耳目前,亦贵使其继。

朝来买花苗,红紫杂琐细。

僮仆争艺之,顷刻一庭砌。

诘旦掇新华,良亦盛佳丽。

顾予独永怀,秋风会时至。

何不多种菊,以为晚节计。

形式: 古风

种花三首(其三)

瓜蔓三尺长,豆蔓三尺短。

绿叶何盘盘,一一穿篱眼。

篱眼纵且横,中间花为城。

行列既布置,深浅亦调停。

时时察虫蚁,保护根与茎。

灌溉苟不惰,理可回干晴。

形式: 古风

夜雨

连日天气蒸,春光快花剪。

楼阁生暮阴,顿失棉衣暖。

幽人观化心,事事不得懒。

一更纸窗鸣,二更声忽断;

三更启户出,掌湿不可卷。

始知春雨细,一使春风软。

檐响始不闻,树滴渐可辨。

水虫涩新吟,炉烟回虚转。

不觉倍怀人,残灯伴孤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