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风苦无赖,野寺暂相依。
静夜名香遍,空堂漏水微。
语投机自息,坐久世疑非。
爱尔东林月,流光照客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访寺庙的宁静与深思。首句“春风苦无赖”以春风的不羁反衬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接着“野寺暂相依”则表达了诗人对暂时避难于寺庙的渴望与依赖,暗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寻求安宁之间的冲突。
“静夜名香遍,空堂漏水微”两句,通过描述夜晚寺庙中弥漫的香气和滴答的水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里,“名香”不仅指出了寺庙的宗教性质,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语投机自息,坐久世疑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世界的探索。在与僧人的交谈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对话似乎让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真实,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更为纯净的境界。这里的“语投”既指言语的契合,也暗含了心灵的共鸣。
最后,“爱尔东林月,流光照客衣”以月光洒落,照亮客人的衣裳作为结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色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光明与希望。月光不仅照亮了外在的环境,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给予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自我超越的追求,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心灵安顿的过程。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流年今六十,壮志日蹉跎。
得此已为幸,更来能几何。
青山游未遍,白发在无多。
去去不须道,逢春且啸歌。
北向梅开未,东行月建寅。
有生皆自乐,无处不宜春。
似我容颜老,逢兹气象新。
百年今大半,犹是未閒人。
弭棹鸿村道,来寻处士坟。
泪痕沾宿草,悲思接愁云。
系树嗟无剑,名家幸有文。
东风吹野水,流响不堪闻。
问路扪萝上,遥寻钟磬声。
云流看栋湿,树挺识人行。
涧水晴悬瀑,松风巧韵筝。
山苍与湖绿,点染自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