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楚地度过重阳佳节,众多官员一同前来参加宴会。
大家趁着假日休息,共享畅饮菊花酒的欢乐时光。
清闲的思绪在秋高气爽中萌发,欢快的情绪随着夕阳西下而更加强烈。
全国的人们都感到欢乐不足,我远在这里,深感惭愧,无法与洛阳的才子们相比。

注释

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群公:指众多官员或贵族。
休沐暇:休假的日子,古代官员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为‘休沐’。
菊花杯:象征着秋天和节日的饮酒器具,常用于庆祝活动。
逸思:超脱世俗的思绪,此处指诗人的灵感或遐想。
欢情:欢乐的心情或氛围。
落景:落日,指傍晚时分的景色。
寡和:形容欢乐不足,气氛不浓。
洛阳才:暗指洛阳地区的才子,可能指当地文化名流或公认的才子佳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欢乐宴饮的画面。"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表明在一个美好的秋天,众多官员集体来到某个地点享受宴会。"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则展现了大家共同乘坐轻松愉快的交通工具,饮酒至醉,环境中还弥漫着菊花的香气。

诗人通过"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表达了在这个季节里,人的思绪飞扬,而欢乐的情感随着景物一起流逝。最后两句"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国家希望和谐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上洛阳城丰富文化遗产的一种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宁静而又不失豪放,体现了诗人在自然山水之间享受宴饮的愉悦心情,以及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

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

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

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

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

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夜渡湘水

客舟贪利涉,闇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