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旷伯逵二首(其一)

谢相园西石径斜,知君习隐暂为家。

有时出郭行芳草,长日临池看落花。

春去能忘诗共赋,客来应是酒频赊。

五年不见西山色,怅望浮云隐落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谢相园西边的小石路上漫步,知道你习惯于隐居,这里暂时成了你的家。
有时你走出城门踏青,长时间地在池塘边欣赏落花。
春天过去,我们还能忘记一起作诗的时光;有客人来访,你必定会频繁地赊酒招待。
已经五年没有再见到西山的景色了,我惆怅地望着浮云中隐没的落日余晖。

注释

谢相园:诗人所在的地方。
习隐:习惯于隐居生活。
暂为家:暂时作为居所。
郭:城郭,城墙外面。
芳草:青草,代指郊外的自然景色。
落花:凋零的花朵。
诗共赋:一起作诗。
频赊:频繁地赊账。
五年不见:已隔多年未见。
西山色:西山的景色。
浮云隐落霞:浮云遮蔽了落日的余晖。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的诗。从“谢相园西石径斜,知君习隐暂为家”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朋友在谢相园中修筑的西石径以及他隐居的生活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这里的“斜”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形容了道路的倾斜,更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接着,“有时出郭行芳草,长日临池看落花”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共同度过的悠闲时光。这里的“出郭”意味着离开城市的喧嚣,而“芳草”和“落花”则是春天的象征,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生不息之美的赞叹。

下片,“春去能忘诗共赋,客来应是酒频赊”两句,则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这里,春天的逝去并没有带走诗人与朋友共同创作诗歌的欢乐,而“客来应是酒频赊”则强调了无论何时,只要朋友到访,就应当举杯共饮,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谊。

最后,“五年不见西山色,怅望浮云隐落霞”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能亲临的美景的感慨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西山色”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而“五年不见”则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旷伯逵二首(其二)

乱馀城郭怕经过,到处閒门长薜萝。

用世空悲闻道浅,入山偏喜识僧多。

醉归花径云生屐,樵罢松岩雪满蓑。

石上幽期春又暮,何时载酒听高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其一)

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

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

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泉。

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其二)

禅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

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芙蓉开紫雾,湘玉映清泉。

白昼谈经罢,闲从石上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其三)

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

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

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