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程明士

程君一生湖海客,慷慨悲歌古无匹。

当代谁人更游侠,意气纵横称第一。

余也愁病隋堤别,片言相托成胶漆。

忆昔君家蜚语连,竹林大阮真可怜。

孤身七入蜚狐塞,独夜长歌《猛虎》篇。

保孤全宗果不易,此事已有千人传。

月明跌荡旗亭肆,握手秋宵论往事。

阙下将为汗漫游,座间不露英雄气。

余也有子趋燕台,何时振融还归来。

托君之语语何骤,此意敢望常人哉。

西风萧萧日将夕,满目骊歌留不得。

为我须乾白玉壶,因君一拓黄金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冒襄所作的《送别程明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程君的深深敬仰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程君一生湖海客”描绘了程君浪迹天涯的生活,接着“慷慨悲歌古无匹”赞美其豪情壮志,无人能及。诗人自谦“余也愁病隋堤别”,表达出自己在分别时的愁苦与病弱,但友情深厚如胶似漆。

“忆昔君家蜚语连”回忆程君过去的经历,提到他像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般遭遇非议,但依然“孤身七入蜚狐塞,独夜长歌《猛虎》篇”,展现出他的坚韧与勇气。诗人称赞程君保家卫族的功绩,“保孤全宗果不易”,并提及两人曾共度的夜晚,畅谈往事。

“阙下将为汗漫游,座间不露英雄气”描述程君的洒脱与低调,即使在朝廷中也不显英雄本色。诗人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如程君一般,而“何时振融还归来”则流露出对程君早日归来的期盼。最后,诗人以“为我须乾白玉壶,因君一拓黄金戟”寄寓深厚的友谊,希望程君能为自己留下珍贵的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豪放,既赞扬了程君的侠义精神,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14)

冒襄(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 字:辟疆
  • 号:巢民
  • 籍贯: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
  • 生卒年:公元1611-1693年

相关古诗词

无大师掩关高座客秋相见以诗示余今夏无忝重过白下因倚韵和寄

历尽中原破衲身,竹关坚键识前因。

更生至再留今我,万死濒仍见古人。

朱岳有怀煨茧芋,青林无发岸纶巾。

齐年当日称联璧,犹记来游共抚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戊戌仲冬九日陈其年初过塞庐宴集即席限韵

异代论交风雪寒,飘然书剑泪痕看。

楼松化石今余几,风雨如期古所难。

对尔须眉堪共照,问他薇蕨许谁餐。

霜天片月当年白,萧飒西风夜未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其三)

无复春城《金缕衣》,斑骓蹀躞是耶非。

张郎街后人何处,白傅园中客已稀。

誓作浮萍随水去,好从燕子背人飞。

误传柳宿来天上,一堕风尘万事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其四)

台城隋苑总相怜,忆昔萦堤并拂烟。

金屋流萤俱寂寞,玉关羁雁苦缠绵。

十围种就知何代,千缕垂时已隔年。

最恨健儿偏欲折,凉秋闻道又临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