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闇勿遽戚,昼光无疾行。
自昭惟进德,用晦岂伤明。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收录在他的《大衍易吟四十首》中的第二十九首。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哲理性质的抒情之作,借用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德行修养与光明真理的思考。
“夜闇勿遽戚,昼光无疾行。”这两句话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的哲学观点。夜晚虽然黑暗,但不应急躁或感到忧愁;白天尽管阳光普照,也不必匆忙,因为光明总会到来,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恒久。
“自昭惟进德,用晦岂伤明。”这两句话则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劝诫。意为当一个人自身光明正大时,只需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不必在乎外界的阴暗,因为内心的光明绝不会因外部的阴霾而受损。
整首诗通过对比夜与昼,强调了保持内心光明和坚持不懈进取品德的重要性。它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理念,是作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所表达的一种内在平静与自我修养的诗歌写照。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姤阴进不已,吾遁其奚言。
阳壮过于泰,□虞羝触藩。
咸取男下女,恒言妇事夫。
始感终当□,君臣其谨诸。
习坎德天险,重离文日新。
明内始照外,亨心方发身。
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
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