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
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大衍易吟四十首》中的第二十五首。诗人通过这四句话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大过本末弱”,这里的大过指的是《周易》中的一种不吉之卦,象征着事物发展到极点而开始走向衰败。"本末"指的是事情的根本和终结,而"弱"则表明力量的不足。这句诗意在说明当前时局已经到了极其衰弱的地步。
“厄运逢瞒奴”,"厄运"指的是不顺利的命运或者说是灾难连连,"逢"字意味着遭遇,而"瞒奴"则是一个形容词,意指蒙蔽或无知。这句诗表达了个人在逆境中的迷茫和无助。
“文举有死耳”,"文举"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某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有死耳"意味着面对死亡,这里可能暗示着在困境中,维护自己的信念与尊严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是必要的。
“渊明其归乎”,这里的"渊明"形容深远而又明智,"其归"则是指最终的归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寻觅和期待,无论遭遇多少困难,最终都要找到自己的归属。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易经卦象和生死哲思,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艮上戒舌驷,震初羞指鼋。
细观颐内外,口是祸之门。
无妄均所与,大畜患不多。
性岂无知者,心如未尽何。
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
仁道成已极,体元乾长人。
独休不远复,当且学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