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豪诗送杜默师雄

曼卿豪于诗,社坛高数层。

永叔豪于辞,举世绝俦朋。

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

曼卿苦汩没,老死殿中丞。

身虽埋黄泉,诗名长如冰。

永叔亦连蹇,病鸾方骞腾。

四海让独步,三馆最后登。

师雄二十二,笔距狞如鹰。

才格自天来,辞华非学能。

回顾李贺辈,粗俗良可憎。

玉川月蚀诗,犹欲相凭陵。

曼卿苟不死,其才堪股肱。

永叔器甚闳,用之王道兴。

师雄子勉旃,勿便生骄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曼卿在诗歌上豪放无比,他的才华在文坛上高出众人。
永叔在辞藻上豪迈非凡,世间无人能与他匹敌。
师雄的歌声也充满豪情,他们三人应当同样被赞誉。
曼卿一生困顿,最终老死于小小的殿中丞职位。
虽然他的身体已埋入黄土,但他的诗名却永远如冰般清澈。
永叔也遭遇坎坷,如同生病的鸾鸟正在奋力振翅飞翔。
他在文坛上独步天下,最后成为三馆的佼佼者。
师雄年仅二十二岁,笔力强劲如鹰。
他的才情天赋异禀,辞藻华丽非后天学习所能及。
回顾李贺等辈,他们的作品粗俗不堪,实在令人厌恶。
即使在玉川子月蚀诗中,师雄的才华也显得傲视群雄。
如果曼卿未死,他的才能足以成为国家栋梁。
永叔的才具非常宏大,若能恰当使用,将助王道昌盛。
师雄你要努力,但切勿因此而骄傲自满。

注释

豪于诗:在诗歌方面非常出色。
社坛:文坛。
连蹇:遭遇坎坷。
骞腾:奋起、振作。
粗俗:简单粗陋。
股肱:比喻辅佐的重要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介所作,名为《三豪诗送杜默师雄》。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曼卿、永叔和师雄三人的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文学抱负和志向。

首先,"曼卿豪于诗,社坛高数层。永叔豪于辞,举世绝俦朋。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 这几句直接点出了三位诗人的才华,他们在诗、文、歌各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被誉为同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接着,"曼卿苦汩没,老死殿中丞。身虽埋黄泉,诗名长如冰。" 这里的"曼卿"被描绘成一个勤勉至极、直到生命终结都在为文学事业奋斗的人物,即使身体已经消逝,但他留下的诗名依旧如同坚硬的冰一样,永恒不变。

再下来是对"永叔"和"师雄"的赞誉。"永叔亦连蹇,病鸾方骞腾。四海让独步,三馆最后登。" 永叔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展现出其才华横溢的气概,终究成就非凡,被天下所仰望。而"师雄二十二,笔距狞如鹰。才格自天来,辞华非学能。" 则是对师雄在年轻时便已经展现出超群的文采,其文学才能并非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随后的两句"回顾李贺辈,粗俗良可憎。玉川月蚀诗,犹欲相凭陵。" 通过对比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李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文学水平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前人的雄心。

最后,"曼卿苟不死,其才堪股肱。永叔器甚闳,用之王道兴。师雄子勉旃,勿便生骄矜。" 这几句则是对三位诗人才能的再次肯定和期望,他们的文学成就如同不死的精灵,而他们的才华也将被用于更高尚的事业之中,师雄子孙后代亦应继承这种精神,不因祖上英明而生骄矜。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曼卿、永叔和师雄三位文学家的赞颂,也反映了石介本人对于文学的执着与追求,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与前辈相提并肩,甚至超越他们。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久旱

风伯且须戢头角,放出龙喙万丈长。

喙垂一尺雨一尺,得雨万丈成丰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士廷评相会梓州

道视荀杨虽未至,分于管鲍已知深。

一千二百日离别,五十六驿外相寻。

重欲同君注周易,且来共我听胡琴。

月留屋角不下去,似与清风怜苦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五月十日雨

鞭下不见血,顽石云不蒸。

鞭龙不至痛,六合雷不胜。

吾君与吾相,威德震八纮。

万物各脩职,雨师独敢宁。

形式: 古风

永伯仲渊在狱作九十二言伤之

吁嗟恶兽群,蹄踏麒麟如死麇。

吁嗟恶鸟音,啅噪凤凰伏中林。

我愿爪牙如锋锷,牙可噬兮爪可搏。

直入深山驱虎狼,护取麒麟好头角。

又愿身生两羽翼,一夕长就万丈长。

直入林中护凤凰,不使毛羽肤寸伤。

吾愿两未遂,中夜涕下沾衣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