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中年时与鸳鸾为伴,弱岁时则跟随麋鹿的生活场景。紫阁道流今已不见,红楼禅客是早先就听闻过的。这幅画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写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夜晚场景。这里的“松斋”可能是指某个僧人的居所,“月朗”则描绘了明亮的月光,而“星初散”和“苔砌霜繁”共同营造了一种深夜即将分晓之际的氛围。
最后一句“One览綵笺佳句满,何人更咏惠休文。”则表达了诗人在阅读过往美好文章之后的心情。诗中提到的“綵笺”是古代的一种书信纸,这里代表着存留下来的文字记录。而“佳句满”则说明这些文字充满了美好的语句。接着问到“何人更咏惠休文”,是在询问谁还会吟诵惠休的文章,惠休是唐代高僧,擅长诗文,这里提及他,是在表达对过往文化遗产的怀念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过往文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