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可读联

廷议自今,庙食自今,怜庸辈发聩振聋,此事固于今为烈;

一疏千古,一死千古,创奇格成仁取义,先生乃振古所无。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联是对吴可读先生的极高赞誉与深切缅怀。上联“廷议自今,庙食自今”表达了对吴可读先生在朝廷议事中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的肯定,意味着他的智慧与决策将被后世铭记,如同庙宇供奉先贤一般。下联“怜庸辈发聩振聋,此事固于今为烈”则进一步赞扬了吴可读先生能够启发愚钝,唤醒沉睡者,其影响力之大,足以震撼当世。

接着,“一疏千古,一死千古”是对吴可读先生所写奏疏及牺牲精神的高度评价。这表明他的谏言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在千年后仍能引起共鸣,其价值永恒。最后,“创奇格成仁取义,先生乃振古所无”则是对吴可读先生独特人格魅力和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认为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典范,以生命践行道义,这种精神是古今罕见的。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展现了吴可读先生在政治、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其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思。

收录诗词(1)

陈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曾国荃联

莅事公勤谓之忠,韬略宏深谓之襄,秉性沈挚谓之威毅,古大臣才命难兼,况罕逢棣萼声蜚,竹枝辉映;

饰终哀死则有帝,诵德歌功则有民,纪绩书勋则有史官,予小子名言莫赞,惟凭吊钟山减色,湘水无情。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上为星辰,下为河岳,伐匡庐石未足纪功,遗像写凌烟,何愧同怀皆列土;

山不让壤,海不择流,滥齐廷竽仅堪充数,忠忱钦捧日,惭无大笔记平淮。

形式: 对联

挽曾纪泽联

有安内攘外奇才,周知四国,曰寄曰象曰狄鞮曰译,还领诸曹兵农钱谷,最难八年使节,青史铭勋,蛮貊庆来琛,远泛张槎,柱下应增苏颋传;

具茹古涵今特识,兼擅众长,工书工画工词赋工文,旁及各邦文字语言,回忆万里归舟,白门话旧,蛟龙悲入匣,奉扬谢扇,壁间珍重玉溪诗。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藩联

立志迈千秋,何必论文媲韩欧、武超郭李;

感恩逾廿载,最难忘扬帆入沪、持节导淮。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