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洵蒙亭诗韵

江亭胜既冠三湘,仁智所乐皆其旁。

翠岫俯映青罗光,上月乔木摩穹苍。

亭下川遐覆银塘,水面风来笑语香。

骚人相值喜飞觚,雄辩清谈五月凉。

饮馀相与坐方床,论文日暮兴何长。

佳篇疾读韵琅琅,直疑星斗焕光芒。

格高调古说奇方,况复笔法追二王。

事业无穷叹茫茫,丹铅点勘策非郎。

与公致道心可忘,浩歌直造无何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江亭美景冠绝三湘,仁人智士都喜欢在此游赏。
青翠山峦倒映在罗带般的湖光中,明月高悬,大树摩天接云霄。
亭下河流广阔,覆盖着如镜的银色池塘,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笑声和话语如香甜的风铃。
诗人相遇,举杯畅谈,即使五月炎热,也能感受到清风和智慧的凉意。
酒后余兴未尽,我们坐在方桌边,直到黄昏论文,兴致盎然。
佳作朗读声如珠落玉盘,仿佛星辰闪烁,照亮了四周。
文章格调古雅,充满奇思妙想,笔法更是追慕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采。
感叹人生事业无尽,批阅文稿却并非我的志向。
能与你共悟大道,心中的忧虑都可抛诸脑后,放声高歌,直奔那未知的仙境。

注释

冠三湘:超过湖南其他地方。
仁智所乐:仁者智者喜欢的地方。
翠岫:青翠的山峰。
青罗光:形容湖水的光泽像丝罗。
乔木摩穹苍:高大的树木几乎触及天空。
飞觚:饮酒时快速旋转酒杯的游戏。
五月凉:比喻清谈带来的精神上的清凉。
论文:讨论学问。
浩歌:大声歌唱。
无何乡:指理想中的仙境或未知之地。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尚用之所作的《和张洵蒙亭诗韵》描绘了一幅江亭美景图。首句“江亭胜既冠三湘”赞美了江亭的卓越地位,紧接着“仁智所乐皆其旁”暗示此地是文人墨客向往的雅境。诗人通过“翠岫俯映青罗光”、“上月乔木摩穹苍”等生动描绘,展现出山色倒映在水中的翠绿和月光映照下的高大树木,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亭下川遐覆银塘,水面风来笑语香”进一步描绘了亭下的开阔水面和微风带来的欢声笑语,富有生活气息。接下来,“骚人相值喜飞觚,雄辩清谈五月凉”写文人相聚,畅谈甚欢,仿佛连五月的暑热也消减了。

“饮馀相与坐方床,论文日暮兴何长”描述了饮酒后的闲聊时光,直到日暮仍意犹未尽。诗人对张洵的文章赞赏有加:“佳篇疾读韵琅琅,直疑星斗焕光芒”,认为其文章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风格独特且笔法精湛,甚至能追及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风采。

最后,诗人感慨“事业无穷叹茫茫”,对未来的追求充满期待,但又深知修订文献并非易事。然而,与张洵的交往让他感到心灵上的满足,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烦恼,表达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亭的景色,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并借此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

收录诗词(5)

尚用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澹山岩(其二)

岩深树绿春长在,岩暝雨霁云初归。

天爱护持有神物,蛇去因果无狐疑。

石田药臼谁与刻,香山乳窦苔生衣。

未问城南阆州比,此景自是寰中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游澹山岩(其一)

我来训狐无所闻,老人戏我不动尘。

道愧未尝分寸得,心灰要似寻常人。

断崖危绊藤蔓古,残僧静对桃李春。

次山不遇过山谷,倬□妙句垂坚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过张溪赠张完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