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汝琴莫作归凤鸣,汝曲莫裁白鹤怨。

明珠破璧挂高城,上有乌啼人不见。

堂中蜡炬红生花,门前绀幰七香车。

博山夜长香烬冷,悠悠荡子留倡家。

妾机尚馀数梭锦,织恨传情还未忍。

城乌为我尽情啼,知道单栖泪盈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乌夜啼》由宋末金初的宇文虚中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

开篇“汝琴莫作归凤鸣,汝曲莫裁白鹤怨”,诗人以琴声和曲调起兴,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内心的哀愁。琴声不应模仿归凤的鸣叫,曲调也不应模仿白鹤的悲鸣,这既是诗人对音乐艺术的高雅追求,也是对内心情感的自我慰藉。

接着,“明珠破璧挂高城,上有乌啼人不见”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情感推向高潮。明珠与破璧的对比,高城之上乌鸦的啼叫,既展现了物质世界的奢华与破败,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乌鸦的啼叫虽在,但人却不见,这种空旷与寂寥,更增添了诗的悲剧色彩。

“堂中蜡炬红生花,门前绀幰七香车”描绘了一幅豪华而空洞的生活场景。蜡烛燃烧,红光映照,门前停着装饰华丽的车辆,这一切都显得过于浮华,与后文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

“博山夜长香烬冷,悠悠荡子留倡家”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博山香炉中的香料燃尽,夜色漫长,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但却只能留在倡家,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也是诗人自身处境的写照。

最后,“妾机尚馀数梭锦,织恨传情还未忍。城乌为我尽情啼,知道单栖泪盈枕。”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即使心中满是恨意与痛苦,也无法割舍对爱的执着。城乌的啼叫,仿佛在为诗人的情感共鸣,它知道诗人独自一人,泪水已湿透枕头,这一幕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象、生活场景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孤独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56)

宇文虚中(宋末金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别号龙溪居士。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 字:叔通
  • 籍贯: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
  • 生卒年:1079~1146

相关古诗词

有人若问南冠客,为道西山赋蕨薇。

形式: 押[微]韵

咏古四首(其一)

相士如相马,灭没深天机。

区区铜马法,徒识牝与骊。

人言当涂公,恶人知其微。

如何许邵语,受之不复疑。

知人固不易,人亦未易知。

媸妍在水镜,铅粉徒自欺。

孰为仁义人,未假已不归。

伯乐不可作,思与曹瞒期。

形式: 古风

咏古四首(其二)

世事如大弩,人若材官然。

乘势易发机,非时劳控弦。

又如大水中,置彼万斛船。

虽有帆与樯,亦须风动天。

不见周公瑾,弱龄已飞鶱。

不见师尚父,鹰扬在华颠。

彼非生而材,此岂晚乃贤。

镃基喻智慧,要必有待焉。

叹息狂驰子,尝为愚者怜。

形式: 古风

咏古四首(其三)

昆山有璞玉,外质而内美。

惟其不自衒,故与顽石齿。

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

在玉庸何伤,惜君两足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