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四首(其三)

昆山有璞玉,外质而内美。

惟其不自衒,故与顽石齿。

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

在玉庸何伤,惜君两足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昆山之璞玉为喻,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首句“昆山有璞玉,外质而内美”描绘了璞玉的外表平凡,但内在却极为珍贵,暗喻那些才华横溢但外表平凡的人。接着,“惟其不自衒,故与顽石齿”指出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自我炫耀,而是内在的品质,如同璞玉与普通石头无异,但其内在价值远超后者。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则进一步阐述了璞玉的价值被发现的过程。这里的“和”可能指的是玉石的温润质地,比喻才华的显现需要时间与机会。诗人用“速于售”来表达才华一旦被赏识,就能迅速得到认可和利用。“再献甘灭趾”可能是指再次贡献自己的才华,即使面临困难或牺牲,也在所不惜。

最后两句“在玉庸何伤,惜君两足耳”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的惋惜之情。诗人认为,璞玉即便被埋没,其本质并未受损,只是可惜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他们的双脚(象征行动与实践)可能因此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咏古四首(其四)

堂堂明堂柱,根节几岁寒。

使与蒲柳同,扶厦良亦难。

我衣敝缊袍,我饭苜蓿盘。

天公方试我,剑铗勿妄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题张公明赏晴轩

端居有何好,名与胜会并。

人生岂长闲,天宇不屡晴。

邂逅风日佳,一醉万事轻。

君家大父客,诗如九韶鸣。

浮春散无垠,揽取造物惊。

坐令绿野堂,岌嶪睢阳城。

风流被三世,诸郎未惭卿。

开轩著尊酒,报答千花明。

饮罢遣客休,仰空看云行。

是中有佳处,遑恤身后名。

宁为秋雨叹,更作秋虫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折枢密保真草堂

轩冕有何乐,书生分尤悭。

都卢百年中,强半堕险艰。

能著屐几两,恨无茅三间。

傥非身世忘,那得方寸闲。

不见葆真老,功成鬓毛斑。

飘然日边来,复作昼掩关。

所至书满屋,铅黄不停删。

开窗寻丈馀,要看湘南山。

夕待明月至,朝期白云还。

醉吟如乐天,但少素与蛮。

嗟哉道脩阻,无由结朱颜。

惟应梦见之,千里同跻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泊召伯埭

孤舟渺无根,夜历数村雨。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

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

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

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