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
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的画面,诗人在霜月之下吟咏着自己的诗篇,直至凌晨。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了他内心的忧愁和不得睡眠的孤独。诗中的“谁是无愁得睡人”一句,更凸显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少有真正无忧的人的感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显示了诗人的高超文学功底和深邃情感。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坏屋不眠风雨夜,故园无信水云秋。
病中枕上谁相问,一一蝉声槐树头。
故友别来三四载,新诗吟得百馀篇。
夜来江上秋无月,恨不相逢在雪天。
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
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