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市隐者

陈留人物后,疑有隐屠耕。

斯人岂其徒,满腹一杯羹。

婷婷小家子,与翁同醉醒。

薄暮行且歌,问之讳姓名。

子岂达者与,槁竹聊一鸣。

老生何所因,稍稍声过情。

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

诗书工发冢,刀籋得养生。

飞走不同穴,孔突不暇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陈留市井中的隐士形象。首句“陈留人物后,疑有隐屠耕”暗示了这位人物可能出身平凡,从事过屠夫或农耕的工作。接着,“斯人岂其徒,满腹一杯羹”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认为他并非寻常之人,有着深厚内涵,犹如满腹经纶。

“婷婷小家子,与翁同醉醒”描绘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即使身份不高,也能与百姓同乐,醉生梦死。傍晚时分,他边行边歌,无人知其姓名,但诗人却觉得他或许并非不通世故。“子岂达者与,槁竹聊一鸣”暗指他深藏不露,如同枯木逢春,偶尔发出智慧之声。

“老生何所因,稍稍声过情”揭示了隐士的情感流露,他的言辞虽然不多,却能触动人心。接下来,“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描绘了他在雨中闭门苦吟的情景,仿佛饥饿的鸢鸟在寻找食物,寓言了他的生活困顿却坚持诗歌创作。

“诗书工发冢,刀籋得养生”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隐士对知识的热爱和生存智慧,即使贫穷,也能从书中找到慰藉,用简陋的工具维持生活。最后两句“飞走不同穴,孔突不暇黔”,以动物的比喻,说明隐士虽然生活简朴,但精神世界丰富,不拘泥于物质条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陈留市隐者的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和理解。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和苏公洞庭春色

洞庭千木奴,寸丝不挂手。

来输步兵厨,酿作青田酒。

王家玉东西,未觉岁华走。

方从罗浮山,已作南阳寿。

还将瓮头春,慰子雪入牖。

我方缚禅律,一举烦屡嗅。

东坡酒中仙,醉墨粲星斗。

诗成以属我,千金须弊帚。

何曾樽俎间,著客面黧黝。

定须笑美人,蘸甲不濡口。

形式: 古风

和范教授同游桓山

送客寻山已自仙,行谈坐笑复忘年。

平郊走马斜阳里,破屋传杯积水边。

洗壁题名留岁月,登高著句记山川。

风流幕下诸公子,缩手吟边更觉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其二)

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

冲风窗自语,涴壁虫成字。

向隅有知音,阖门接彊对。

只道庭前柏,西来本无意。

形式: 古风

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其一)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

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

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

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