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

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疾风吹散了酒后的醉意,船儿在雾中绕过河堤。
高高的城楼,秋天的落叶自然飘落,傍晚的树木让人感到迷茫。
我坐在那里,触动了鸳鸯,它们飞起,鸟巢中的翡翠也因受惊而降低。
不必惊扰白鹭,它们会选择与我们一起,在清澈的溪边栖息。

注释

湍驶:水流湍急。
风醒酒:风吹散醉意。
船回:船儿返回。
雾起堤:雾气升起在堤岸。
高城:高耸的城楼。
秋自落:秋天的叶子自然落下。
杂树:各种树木。
晚相迷:傍晚时分让人迷失。
坐触:坐下时触动。
鸳鸯:一种水鸟。
巢倾:鸟巢摇晃。
翡翠:翠绿色的鸟类(如翠鸟)。
莫须:不必。
惊:惊动。
白鹭:白色的大鸟(鹭鸟)。
为伴:作为伙伴。
宿清溪:在清澈的小溪边过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图画。诗人在描述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迷离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两句,写出了秋风吹拂之下,水流湍急,似乎酒也被这阵风给唤醒了。船只随着风向回航,而岸边的雾气则在此时升腾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温馨的氛围。

"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接着描绘了一幅高城下,秋意浓厚的景象。高城之上,秋色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而杂乱的树木在傍晚时分,交织出一片朦胧迷离。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诗人在此处描述了自己静坐在船上,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水鸟,而鸟儿则惊起飞翔。同时,巢穴倾斜,翡翠之物(可能指的是翡翠色的宝石或是翡翠鸟)低悬,这些细节都增加了画面的一种动态美。

最后两句"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则是诗人对自己和读者的提醒,不必惊扰那些栖息在清澈溪流旁的白鹭。因为这些自然之物已经成为了作者夜宿时的伙伴,共同享受这宁静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动植物生态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也表现出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晚晴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晚晴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

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