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
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热爱。开篇“圃畦新雨润”表明经过一场春雨后,田野变得湿润而又肥沃,农事应急,但“我”却感到懊恼,因为自己的锄头生锈未被使用,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耕耘不力的自责。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则是诗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竹杖交错成篱笆,用以围住新种下的庄稼,而柴门则用来阻挡野兽入侵。这些细节展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简单。
“欲栖群鸟乱”表达了诗人希望田间能吸引更多的鸟儿栖息,增加田园生机,但紧接着“未去小童催”则是说尽管有这样的愿望,但现实中可能还有其他急事需要处理,小童(可能是家中的孩子)在催促着某些事情。
最后,“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表达了诗人对第二天要举行的饮酒聚会的期待,那时候可以与朋友们相聚,享受简单的快乐。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