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淡而深远的田园风光图景,抒发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开篇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傍晚场景。风轻轻地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而庭院内则是细雨刚刚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象。夕阳透过窗棂(疏帘)照在细软的草地上,光线温柔而迷人;同时,远处的江面也反射着这份金色的辉煌。
"书乱谁能帙,杯乾可自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太在意书籍的整洁,有时甚至任由它们散落;至于饮酒,则是自己的乐趣,自己倒一杯,享受其中的悠然。
最后两句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一种超然态度。他偶尔听到一些闲言碎语,却并不惊奇,因为他已经淡泊名利,乐于隐逸。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远离尘嚣的心境。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
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