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包二融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悠闲地居住在清澈的洛水边,四周广阔无垠的田野相连。
家中门庭清净,没有闲杂的客人来访,只有长者的马车常常经过。
此时正值盛夏,景色宜人,自然风光显得格外清爽。
每五天休假回家,我们一起漫步在竹林之中。
我们敞开心扉,享受欢乐时光,饮酒畅谈,意犹未尽。
夕阳西下,归巢的鸟儿迷失方向,我则准备返回那宁静的白社。

注释

枕:居住。
清洛:清澈的洛水。
大野:广阔的田野。
杂宾:闲杂的客人。
长者:年长有德的人。
风物:景色。
潇洒:清爽宜人。
休沐:休假。
竹林:竹林小径。
开襟:敞开胸怀。
罢:停止。
烟暝:暮霭。
栖鸟:归巢的鸟儿。
白社:指乡村或清净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凉的洛阳居所中,享受着宁静闲适的生活。右边是辽阔的大自然,没有喧哗的宾客,只有车轮留下的长长轨迹,显得异常寂寞。这是盛夏时节,风景物态自有一种悠然的美感。诗人在第五天洗去了尘世的烦恼,与朋友一同漫步于竹林之下,开襟脱掉束缚,尽情享受这份欢乐,对着酒不能停止对生活的赞美。当暮色渐浓,鸟儿在烟雾中迷失方向时,诗人准备回到自己的白社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语言简洁自然,情趣盎然,体现了唐代诗人孟浩运行水的清新脱俗之风格。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

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煖气,炎云空赫曦。

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

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

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

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

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高阳池送朱二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