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方居忧艰,胸怀积疮刺。
昏明走月月,惨惨绝生意。
杜门厌过从,掩耳避时事。
韩子我所佳,招我勤有谓。
城南访永叔,共可豁蒙蔽。
是时穷阴久,泥淖没马鼻。
区区不惮远,饥渴奔高谊。
永叔闻我来,解榻颜色喜。
殷勤排清樽,甘酸饤果饵。
图书堆满床,措论极根柢。
伊余昏迷中,忽若出梦寐。
划然毛骨开,精神四边至。
既归尚泠然,数日饱滋味。
韩子叹不足,作诗畅情义。
烂如珊瑚钩,光艳不可闭。
迫余使之和,庶以同气类。
自顾屯钝极,出语少姿媚。
抉剔虽强成,徒使肠胃沸。
永叔经术深,烂熳不可既。
虽得终日谈,百未出一二。
仓皇逼行役,萧飒包素志。
不日便乖拆,安能讫精粹。
他年老门墙,君子无我弃。
不详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一夜大雪风喧豗,未明跨马城南回。
四方迷惑共一色,挥鞭欲进还徘徊。
旧时崖谷不复见,纵有直道令人猜。
低头抢朔风,两眼不敢开。
时时偷看问南北,但见白羽之箭纷纷来。
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
天公似怜我貌古,巧意装点使莫偕。
欲令学此儿女态,免使埋没随灰埃。
据鞍照水失旧恶,容质洁白如婴孩。
虽然外饰得暂好,自觉面目如刀裁。
又不知胸中肝胆挂铁石,安能柔软随良媒。
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复见天公乖。
应时降雪故大好,慎勿改易吾形骸。
久居倦京城,归心日倾写。
扁舟理棹楫,已与峻流下。
断岸如崩山,远树若奔马。
回头云间阙,出没见图画。
还家快虽暂,去国伤以乍。
况我二三友,眷恋数返驾。
前夕南巷堤,昨日东城舍。
论精如可收,意密不见罅。
恍惚梦寐中,萧然已相舍。
他人所至乐,惟我气类寡。
迂僻不能镌,往往自嗟骂。
平生居京都,君辈乃知者。
异乡孰与言,救谤定不暇。
柔软众所佳,佞面谁可借。
中怀百忧集,包酿似菹鲊。
身世苦飘浮,岁月不可把。
后期浩难知,高吟但悲洒。
自古猾者胡与羌,胡羌相连动朔方。
奸谋阴就一朝发,直欲截割吾土疆。
遣使持书至阙下,四方物论如沸汤。
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彦国感慨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铓。
受诏驱马出都门,都人走观叹且伤。
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
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宝玉觞。
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
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至尊虚怀坐赭床,中人催入见未央。
对久赤日下辇道,翠华影转熏风凉。
归来堂上拜寿母,宾车塞破甘泉坊。
衣尘未涤又出使,往来绝域如门墙。
已知高贤抱器识,因时与国为辉光。
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
彦国本为廊庙器,何祗口舌平强梁。
使之当国柄天下,夷狄岂复能猖狂。
秋半收穫登郊原,攲侧小屋愁夕眠。
是夜大风拔树走,吹倒南壁如崩山。
梦中惊起但呼叫,病仆未动徒豗喧。
驱令燃火遍照燎,瓦甓狼藉满我前。
披衣抱枕欲避去,去此乃是旷野田。
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
露坐不免念禾黍,必已刮刷无完根。
六事不和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昔时大风禾尽偃,上帝盖直周公冤。
方今天子至神圣,惟恐臣下辜其恩。
是何此风乃震作,吹尽秋实伤元元。
有能返风起禾者,亦足表异知所存。
至诚皎洁固不昧,时虽今古同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