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

予方居忧艰,胸怀积疮刺。

昏明走月月,惨惨绝生意。

杜门厌过从,掩耳避时事。

韩子我所佳,招我勤有谓。

城南访永叔,共可豁蒙蔽。

是时穷阴久,泥淖没马鼻。

区区不惮远,饥渴奔高谊。

永叔闻我来,解榻颜色喜。

殷勤排清樽,甘酸饤果饵。

图书堆满床,措论极根柢。

伊余昏迷中,忽若出梦寐。

划然毛骨开,精神四边至。

既归尚泠然,数日饱滋味。

韩子叹不足,作诗畅情义。

烂如珊瑚钩,光艳不可闭。

迫余使之和,庶以同气类。

自顾屯钝极,出语少姿媚。

抉剔虽强成,徒使肠胃沸。

永叔经术深,烂熳不可既。

虽得终日谈,百未出一二。

仓皇逼行役,萧飒包素志。

不日便乖拆,安能讫精粹。

他年老门墙,君子无我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苏舜钦在悲痛之际,与韩子(韩琦)拜访欧阳九(欧阳修),通过这次会面,诗人感到心灵得到了解脱与启发。诗中描绘了拜访过程中的艰难环境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与欧阳修交谈后的豁然开朗之感。

首句“予方居忧艰”点明诗人正处在丧亲之痛中,心情沉重。接着描述内心的痛苦感受,“胸怀积疮刺”,比喻心中的伤痛如同身体上的疮疤,难以愈合。“昏明走月月,惨惨绝生意”,用月亮的明暗变化象征内心的悲凉与绝望。

“杜门厌过从,掩耳避时事”表明诗人因悲伤而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也避免接触外界事务,表现出极度的孤独与逃避心态。然而,在这种状态下,韩子的邀请显得尤为珍贵,诗人用“勤有谓”表达了对韩子深厚友情的感激。

拜访欧阳修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城南访永叔,共可豁蒙蔽”,尽管路途遥远且环境恶劣,但诗人愿意克服困难,因为与欧阳修的交流能带来心灵的慰藉。欧阳修的热情接待与真诚交谈,让诗人感到精神上的解放,“划然毛骨开,精神四边至”。

回家后,诗人仍沉浸在与欧阳修交流后的愉悦之中,“既归尚泠然,数日饱滋味”。然而,现实的束缚与生活的压力很快又将两人分开,“韩子叹不足,作诗畅情义”,韩子通过诗歌表达对这次会面的感慨,而诗人则自知才疏学浅,难以回应如此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友情的力量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追求。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城南归值大风雪

一夜大雪风喧豗,未明跨马城南回。

四方迷惑共一色,挥鞭欲进还徘徊。

旧时崖谷不复见,纵有直道令人猜。

低头抢朔风,两眼不敢开。

时时偷看问南北,但见白羽之箭纷纷来。

既以脂粉傅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

天公似怜我貌古,巧意装点使莫偕。

欲令学此儿女态,免使埋没随灰埃。

据鞍照水失旧恶,容质洁白如婴孩。

虽然外饰得暂好,自觉面目如刀裁。

又不知胸中肝胆挂铁石,安能柔软随良媒。

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复见天公乖。

应时降雪故大好,慎勿改易吾形骸。

形式: 古风

出京后舟中有作寄仲文韩二兄弟永叔欧阳九和叔杜二

久居倦京城,归心日倾写。

扁舟理棹楫,已与峻流下。

断岸如崩山,远树若奔马。

回头云间阙,出没见图画。

还家快虽暂,去国伤以乍。

况我二三友,眷恋数返驾。

前夕南巷堤,昨日东城舍。

论精如可收,意密不见罅。

恍惚梦寐中,萧然已相舍。

他人所至乐,惟我气类寡。

迂僻不能镌,往往自嗟骂。

平生居京都,君辈乃知者。

异乡孰与言,救谤定不暇。

柔软众所佳,佞面谁可借。

中怀百忧集,包酿似菹鲊。

身世苦飘浮,岁月不可把。

后期浩难知,高吟但悲洒。

形式: 古风

寄富彦国

自古猾者胡与羌,胡羌相连动朔方。

奸谋阴就一朝发,直欲截割吾土疆。

遣使持书至阙下,四方物论如沸汤。

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彦国感慨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铓。

受诏驱马出都门,都人走观叹且伤。

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

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宝玉觞。

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

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至尊虚怀坐赭床,中人催入见未央。

对久赤日下辇道,翠华影转熏风凉。

归来堂上拜寿母,宾车塞破甘泉坊。

衣尘未涤又出使,往来绝域如门墙。

已知高贤抱器识,因时与国为辉光。

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

彦国本为廊庙器,何祗口舌平强梁。

使之当国柄天下,夷狄岂复能猖狂。

形式: 古风

大风

秋半收穫登郊原,攲侧小屋愁夕眠。

是夜大风拔树走,吹倒南壁如崩山。

梦中惊起但呼叫,病仆未动徒豗喧。

驱令燃火遍照燎,瓦甓狼藉满我前。

披衣抱枕欲避去,去此乃是旷野田。

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

露坐不免念禾黍,必已刮刷无完根。

六事不和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昔时大风禾尽偃,上帝盖直周公冤。

方今天子至神圣,惟恐臣下辜其恩。

是何此风乃震作,吹尽秋实伤元元。

有能返风起禾者,亦足表异知所存。

至诚皎洁固不昧,时虽今古同乾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