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亭楼

平生性格,随分好些春色。沉醉恋花陌。

虽然年老心未老,满头花压巾帽侧。

鬓如霜,须似雪,自嗟恻。

几个相知劝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染摘有何益。

当初怕成短命鬼,如今已过中年客。

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

形式:

翻译

一生的性格,随遇而安喜欢春天的景色。深深沉醉在花丛中漫步。
尽管年纪大了,内心却依然年轻,满头的花朵使帽子和头巾倾斜。
两鬓斑白如霜,胡须洁白如雪,自己感叹不已。
有几个朋友劝我染发,有几个朋友劝我摘掉白发。染或摘又能有什么好处。
早年担心会因衰老而早早离世,如今已步入中年。
暂且保留这些白发,装扮我的晚年生活,任由它自然变白。

注释

性格:个人的性情和气质。
随分:顺应天意,随遇而安。
春色:春天的景色,也可指美好的时光。
沉醉:深深地沉浸其中。
花陌:开满花朵的小路。
年老:年龄大了。
心未老:内心不觉老去。
花压:花朵多得使帽子倾斜。
鬓如霜:两鬓斑白。
须似雪:胡须洁白。
染:染黑头发。
摘:拔掉白发。
短命鬼:寿命短的人。
中年客:中年人。
妆晚景:装饰晚年的岁月。
尽教白:任由它变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色的喜爱与沉醉,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即表明诗人性格随和,喜欢春天的美好景色,并且沉迷于花前月下之情。尽管年岁已高,但心中对于美好的追求并未减退,甚至头上的花卉也压得帽子有些侧倚。

诗中的“鬓如霜,须似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年迈而出现的白发,自嘲时光易逝。接着,“几个相知劝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表达了朋友们对诗人的劝说,或许是在提醒他要珍惜时间,不要过于沉迷于某种享乐。但诗人却反问“染摘有何益”,似乎在探讨生命中这些行为的真正意义。

最后两句“当初怕成短命鬼,如今已过中年客。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则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对于生命短暂的恐惧,以及现在已经步入中年的自嘲。他决定要珍惜剩余的时光,将美好的记忆保留到最后,并将这些美好化作纯白无瑕的晚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色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面对老龄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收录诗词(1)

刘使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曼殊自日本寄画,作风絮美人,题为“调筝人绘”,命之曰“春愁”,赋此答之

东海遗书久未裁,殷勤缄札几回开。

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

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

怜君未解幽忧疾,讵为调筝又怨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仙都山

古帝此登仙,霓旌不复还。

孤标苍岭外,屹立紫烟间。

上下形端柱,周回影转环。

根疑连海峤,顶欲突天关。

莲出湖心迥,苔漫辙迹斑。

傍存鍊丹釜,低瞰步虚山。

猿狖何能到,鸾凰自可攀。

画矜名手眇,吟怯钜题艰。

雁荡非灵异,兰岩鄙宴闲。

缙云游览处,胜概甲人寰。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观石鱼嗣刘忠顺韵

衔尾洋洋石上镌,或依于藻或依莲。

梦占周室中兴日,刻自唐人多历年。

隐见有时非强致,丰凶当岁必开先。

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吾庐

竹树深藏远市哗,吾庐真似野人家。

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

心地幸无闲事扰,眼尘还有好书遮。

浮生如此亦堪老,世路驱人底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