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袁励准

直庐供奉义熙年,当时学士承恩,怅靧面调羹,话到清平先堕泪;

碧落归来元夜月,为问山河倒影,恐琼楼玉宇,依然高处不胜寒。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诗《挽袁励准》由晚清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袁励准生前供职朝廷、学士承恩的回忆,以及对其逝世后的哀悼,展现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直庐供奉义熙年”描绘了袁励准在朝廷供职的情景,义熙年泛指古代官场,暗示其在官场的职位与地位。接着“当时学士承恩”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朝廷中的身份和受到的恩宠,体现了他作为学士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怅靧面调羹,话到清平先堕泪”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袁励准在面对国家太平景象时的复杂心情。靧面调羹可能是指他在宴会上或日常生活中对国家繁荣景象的感慨,而“话到清平先堕泪”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稳定背后隐藏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碧落归来元夜月,为问山河倒影”这一联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袁励准的归去与月光下的山河倒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碧落指的是天空或仙界,元夜月则暗示了夜晚的月亮,山河倒影则象征着国家的现状。这里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对袁励准灵魂的思念。

“恐琼楼玉宇,依然高处不胜寒”这一联以神话传说中的琼楼玉宇比喻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表达了对袁励准去世后灵魂可能前往的美好世界的想象。然而,“高处不胜寒”则暗示了即使在美好的世界里,也可能存在孤独与寂寞,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同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袁励准个人的哀悼,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钟逊庵广生

诗卷渡昆嵛,季子生还,恨回日楼台,犹是丁年非甲帐;

浮名共辽海,幼安已矣,料招魂华表,依稀城郭况人民。

形式: 对联

城隍庙联

有半点亏心,你知道我就知道;

休百般抵赖,人可欺神不可欺。

形式: 对联

巩县关庙联

遗像在人间,看中原香火千年,不但是巴蜀威名,荆襄庙貌;

丹心存汉室,问当日兴亡旧事,无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形式: 对联

挽孙师郑

穷而后工,乱世忧吁诗文阁;

死犹在客,家山寂寞拜王楼。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