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诗卷渡昆嵛,季子生还,恨回日楼台,犹是丁年非甲帐;
浮名共辽海,幼安已矣,料招魂华表,依稀城郭况人民。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钟逊庵广生的深切哀悼与缅怀。首句“诗卷渡昆嵛”以“诗卷”象征逝者的文学成就,“渡昆嵛”则暗示其离世,形成一种时空的跨越感。接着“季子生还”,借用典故,表达对逝者归返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了对逝者生前才华与后世影响的肯定。
“恨回日楼台,犹是丁年非甲帐”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表达了对逝者年轻时的成就与现在情景的强烈反差之感,其中“丁年”指壮年时期,“甲帐”则借指帝王的豪华居所,此处用以形容逝者曾享有的荣耀与地位,如今却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万千。
“浮名共辽海,幼安已矣”两句,将逝者的名声与辽阔的大海相提并论,既展现了逝者声名远播,又暗示了其生命的短暂与逝去。同时,“幼安”一词,可能是指逝者的名字或别称,与“已矣”呼应,表达了对逝者生命终结的哀痛。
“料招魂华表,依稀城郭况人民”则是对逝者灵魂的想象与对逝者生前所在之地的回忆。华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柱,常用于陵墓或道路两旁,此处用以象征逝者灵魂的归宿。最后一句“依稀城郭况人民”,则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生活环境和人们的怀念,强调了逝者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和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其生平成就的追忆,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的慰藉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不详
有半点亏心,你知道我就知道;
休百般抵赖,人可欺神不可欺。
遗像在人间,看中原香火千年,不但是巴蜀威名,荆襄庙貌;
丹心存汉室,问当日兴亡旧事,无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穷而后工,乱世忧吁诗文阁;
死犹在客,家山寂寞拜王楼。
身世如庾子山,独叹文章惊海内;
成佛后谢灵运,别有天地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