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态如轮转,劳生岂定期。
否终还受泰,乐极又生悲。
商代尊伊尹,秦庭戮李斯。
未能知幻化,安得證无为。
这首诗名为《偶成》,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诗人以世间万物的轮回流转为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世态如轮转"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事态的起落更迭,暗示人生在世犹如车轮般周而复始。"劳生岂定期"则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没有固定不变的安逸。
接下来,诗人通过历史典故来阐述人生的起伏:商朝时伊尹备受尊崇,而秦朝末年李斯却遭受杀戮,这说明无论地位多高,富贵荣华都可能瞬间逆转,"否终还受泰,乐极又生悲"正是这一道理的体现。
最后两句"未能知幻化,安得證无为",诗人感慨人们往往难以看透世事的虚幻变化,无法达到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无为"境界。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人生无常和因果循环的理解。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一宿无尘境,相留静话长。
秋声归古木,月色满空廊。
岚气侵衣润,溪泉漱齿凉。
终期整瓶锡,来此掩闲房。
偶从支遁约,深夜宿闲房。
窗静灯遗烬,庭寒树有霜。
禅心论的的,尘事省茫茫。
又说天台去,林间扫石床。
庭木西风动,闲轩落叶稠。
梦回霜月晓,信断海山秋。
道性归无念,孤吟已绝愁。
况疏林下约,烟水路悠悠。
台岭林泉胜十洲,忘机长往更无愁。
考槃高趣何人识,招隐新题几处留。
深夜定回华顶月,经年书断海门秋。
谁知抱疾西湖上,南望云山想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