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仲对范仲淹祠堂的拜谒感怀之作。诗中充满了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历史贡献的深刻反思。
首联“停骖道左谒公祠,读尽磨崖想旧时”,描绘了诗人亲自来到范仲淹祠堂前,停下马车,虔诚地拜谒的情景。通过“磨崖”这一意象,诗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范仲淹生活的时代,感受其精神与事迹。
颔联“终岁庙堂无驻足,百年功业竟西陲”,表达了对范仲淹一生勤勉为国、不畏艰难的赞誉。他虽在庙堂之上任职多年,却始终心系边疆,致力于国家的稳定与边防的安全,其功业之大,影响深远,直到百年之后仍能触及边陲之地。
颈联“事方诸葛人犹讶,世不商周我自知”,将范仲淹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他的治国理政之才堪比古代贤臣。同时,诗人也感叹于当今社会与古代的不同,但坚信自己对范仲淹的了解和评价是正确的。
尾联“千载汗青如日月,祇缘夷简半公私”,以“汗青”比喻历史,强调范仲淹的事迹如同日月般光照千古,永垂不朽。而“夷简半公私”则暗指评价历史人物时应秉持公正无私的态度,避免偏见。
整首诗通过对范仲淹祠堂的拜谒,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同时也反思了个人与时代的价值判断。诗中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公正评价历史的呼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