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竹下经房号白莲,社师高行出人天。

一斋巾拂晨钟次,数礼香灯夜像前。

瞑目几闲松下月,净头时动石盆泉。

西湖旧侣因吟寄,忆著深峰万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竹林下的小屋名为白莲,社师德行高尚超凡入圣。
清晨在斋室擦拭巾帽,夜晚在佛像前点燃多盏香灯。
闭眼静享松下月色,偶尔洗头清冽石盆泉水。
怀念西湖旧友,借诗传递,遥想那深远山峰,绵延万载。

注释

竹下:竹林之下。
经房:佛堂。
白莲:象征纯洁或僧人的修行。
社师:指僧人或社区的法师。
高行:高尚的品行。
出人天:超出常人,达到极高的境界。
斋:僧人的静修场所。
巾拂:擦拭巾帽,表示清晨的仪式。
晨钟:寺庙早晨的钟声。
次:接着,随后。
数礼:多次礼拜。
香灯:供奉佛像的香烛。
夜像前:夜晚在佛像前。
瞑目:闭上眼睛。
几闲:几近悠闲。
松下月:松树下的月光。
石盆泉:石制的水盆和泉水。
西湖旧侣:过去的西湖朋友。
吟寄:通过诗歌传达思念。
深峰:深远的山峰。
万万年:形容时间之长,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禅意的画面:竹林下的白莲社房,社师修行高尚,超凡入圣。清晨,他擦拭着巾帽,伴随着悠扬的钟声进行早课;夜晚,他在佛像前点燃香灯,虔诚礼拜。诗人闭目养神,享受松下月色的宁静,偶尔也会起身洗涤于石盆清泉。他借此诗向西湖的老友表达怀念之情,想象他们一同在深山峰顶修炼,那份永恒的修行意境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和陈湜赠希社师

瘦靠阑干搭梵襟,绿荷阶面雨花深。

迢迢海寺浮杯兴,杳杳秋空放鹤心。

斋磬冷摇松吹杂,定灯孤坐竹风侵。

锵然更有金书偈,祇许龙神听静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积水凝悬馆,船宽或结楼。

一窗方寄傲,二巷忽同游。

怨慕采菱曲,苍茫拾翠洲。

微风起蘋末,归路满清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酬杜从事题壁

弭盖入衡宇,相看情独深。

萧疏秋树色,老大故人心。

佳话频移晷,清飙几拂襟。

寥然长卿壁,题此比兼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酬周启明贤良见寄

治世谁能吊屈平,且披湘帙散幽经。

春阳尽吐芊芊草,霄极长垂两两星。

半壁烟岚图太华,一筇风雪访支硎。

雅吟为惠将何比,明月珊瑚海气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