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翠华拂曙幸斋宫,闵雨何烦纪鲁公。
昼气混濛无殿阁,夜声淅沥有梧桐。
一时朝野欢皆洽,三日天人感已通。
祭罢云开还出日,太虚神圣本无功。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王鏊对喜雨的喜悦之情。首联“翠华拂曙幸斋宫,闵雨何烦纪鲁公”以“翠华”象征皇帝出行,清晨时分,皇帝亲临斋宫,表达了对雨水的祈求,并且暗示无需再记录鲁公的功德,因为喜雨已经降临。颔联“昼气混濛无殿阁,夜声淅沥有梧桐”通过白描手法,描绘了雨后景象,白天雨雾弥漫,宫殿隐没不见,夜晚雨声细密,梧桐树下更显宁静。颈联“一时朝野欢皆洽,三日天人感已通”写出了喜雨带来的普遍喜悦,不仅朝中官员,民间百姓也欢欣鼓舞,三天之内,上至天庭,下至人间,都感受到了这场雨水的恩泽。尾联“祭罢云开还出日,太虚神圣本无功”则以祭祀结束,云散日出为喻,表示雨水虽好,但并非神灵之力,强调自然规律的作用。整首诗情感饱满,描绘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皇权的尊重。
不详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东观含毫有所思,公输旁睨已多时。
汗青头白非无日,齿录牙绯岂所期。
书到商家真灏灏,心同鲁国去迟迟。
集贤诸老心如渴,早雨公田及我私。
世情不合独醒然,午思腾腾只欲眠。
有约周公多邂逅,无情庄叟漫联牵。
梨花院落春云里,芳草池塘夕照边。
世事从来俱是梦,北窗风月不须钱。
隐居还谷口,择胜向峰头。
天近星堪摘,湖平地若浮。
云岚生几席,日月在帘钩。
何日同登览,超然消我忧。
紫衣不挂白云身,阙下多年作外臣。
欲与高闲誇草圣,岂知贾岛坐诗贫。
禅心定久元无著,世事谙多总不嗔。
他日吴中访金泽,对酬谁作许家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