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返金泽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首句“紫衣不挂白云身”,以“紫衣”象征官职或尘世的身份,而“白云身”则象征着僧人的清静与超然,暗示了僧人已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阙下多年作外臣”一句,点明了僧人在京城为官多年的经历,但内心却向往着远离尘嚣的生活。“欲与高闲夸草圣,岂知贾岛坐诗贫”,这里借用了贾岛的典故,表达了僧人虽有才华,却因追求精神生活而显得贫困,暗含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
“禅心定久元无著,世事谙多总不嗔”,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经历了许多世事,也未曾生出怨恨之心,体现了佛教中“看破红尘”的境界。
最后,“他日吴中访金泽,对酬谁作许家询”,预示了未来僧人将再次回到金泽,与朋友相聚,探讨佛法或人生哲理,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返金泽的描写,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和精神交流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