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如海还金泽

紫衣不挂白云身,阙下多年作外臣。

欲与高闲誇草圣,岂知贾岛坐诗贫。

禅心定久元无著,世事谙多总不嗔。

他日吴中访金泽,对酬谁作许家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返金泽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首句“紫衣不挂白云身”,以“紫衣”象征官职或尘世的身份,而“白云身”则象征着僧人的清静与超然,暗示了僧人已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阙下多年作外臣”一句,点明了僧人在京城为官多年的经历,但内心却向往着远离尘嚣的生活。“欲与高闲夸草圣,岂知贾岛坐诗贫”,这里借用了贾岛的典故,表达了僧人虽有才华,却因追求精神生活而显得贫困,暗含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

“禅心定久元无著,世事谙多总不嗔”,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经历了许多世事,也未曾生出怨恨之心,体现了佛教中“看破红尘”的境界。

最后,“他日吴中访金泽,对酬谁作许家询”,预示了未来僧人将再次回到金泽,与朋友相聚,探讨佛法或人生哲理,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返金泽的描写,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和精神交流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建德尹蒋文广致政还光福

京尘衮衮鬓毛斑,朝捧除书暮乞还。

三径已嫌陶令晚,一丘长伴谢公閒。

仍知建德非吾土,免使移文自北山。

光福杨梅今正熟,冰盘归荐鹤头丹。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月晦日玉延亭看菊

秋尽燕南菊有华,品题犹自待诗家。

酒浇屈子醒魂杳,灯晃西施醉影斜。

九日风光今已负,百年世事亦无涯。

升堂细碎还堪撷,杜老无庸晚见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竹赠陈御史瑞卿

玉立娟娟不受尘,昆山惯与竹传神。

冰霜高节知难并,捲赠乌台铁面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林方伯还闽

安定苏湖教独行,无能还愧老门生。

几年阔别无消息,四海相逢是弟兄。

荀氏八龙俱騕袅,唐家九牧世簪缨。

燕山岁暮征车发,把酒城东万里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