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士释服诸公有诗趣入史馆因次

东观含毫有所思,公输旁睨已多时。

汗青头白非无日,齿录牙绯岂所期。

书到商家真灏灏,心同鲁国去迟迟。

集贤诸老心如渴,早雨公田及我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李学士在释服后,步入史馆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编纂工作的深沉思考与感慨。首联“东观含毫有所思,公输旁睨已多时”,以“东观”象征史馆,李学士手持毛笔,凝神思考,仿佛面对着古代工匠公输般复杂的问题,暗示了历史编纂工作之艰巨与深奥。

颔联“汗青头白非无日,齿录牙绯岂所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汗青,指书写历史的竹简,这里比喻历史的记录;头白,象征着年华老去;齿录牙绯,可能是指编纂历史时的细致与严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历史编纂者面对时间与个人衰老的无奈与坚持。

颈联“书到商家真灏灏,心同鲁国去迟迟”,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编纂的浩瀚与复杂,以及编纂者内心的坚定与执着。商家,此处可能借指历史的广阔与深远;鲁国,古代诸侯国名,常用来比喻学问渊博或历史深厚的地方。这句诗表明编纂者的心境如同深入鲁国般,对历史的探索永无止境。

尾联“集贤诸老心如渴,早雨公田及我私”,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与渴望学习的态度。集贤,指聚集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学者;诸老,即前辈;心如渴,形容渴望知识的心情;早雨公田及我私,可能暗喻了希望前辈们能给予指导,不仅在公事上,也在个人成长上提供帮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历史编纂者对工作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廉伯庶子昼寝

世情不合独醒然,午思腾腾只欲眠。

有约周公多邂逅,无情庄叟漫联牵。

梨花院落春云里,芳草池塘夕照边。

世事从来俱是梦,北窗风月不须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郑氏钟秀楼

隐居还谷口,择胜向峰头。

天近星堪摘,湖平地若浮。

云岚生几席,日月在帘钩。

何日同登览,超然消我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僧如海还金泽

紫衣不挂白云身,阙下多年作外臣。

欲与高闲誇草圣,岂知贾岛坐诗贫。

禅心定久元无著,世事谙多总不嗔。

他日吴中访金泽,对酬谁作许家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建德尹蒋文广致政还光福

京尘衮衮鬓毛斑,朝捧除书暮乞还。

三径已嫌陶令晚,一丘长伴谢公閒。

仍知建德非吾土,免使移文自北山。

光福杨梅今正熟,冰盘归荐鹤头丹。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