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意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

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沈浮。

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常常听说《南华经》,聪明才智带来忧愁。
不如没有能力的人,吃饱了就四处游玩。
平生我仰慕道家,如今接近这逍遥派。
来到浔阳郡以来,一年四季匆匆过。
不分辨事物的黑白,只随波逐流度日。
早晨吃饭晚上安睡,以此为生活打算。
除此之外便是闲适,时常寻找山水之幽静。
春天游览慧远寺,秋天登上庾公楼。
有时吟诵一首诗,有时品饮一杯茶。
身心没有任何牵挂,浩然如同空中的船。
富贵也有痛苦,痛苦在于内心的忧虑。
贫贱也有快乐,快乐在于身体的自由。

注释

常闻:经常听说。
南华经:古代道家经典《庄子》的别称。
巧劳:聪明才智。
无能者:没有特殊才能的人。
饱食:吃饱饭。
遨游:游历,游玩。
平生:一生。
爱慕:向往。
道:这里指道家思想。
浔阳郡:古地名,今江西九江。
四序:春夏秋冬四季。
忽已周:忽然已经过完。
不分:不辨别。
物黑白:事物的是非黑白。
但与:只是随。
时沈浮:时代潮流。
朝餐:早餐。
夕安寝:晚上安心睡觉。
身谋:为自己的生活打算。
闲放:闲适自在。
山水幽:山水间的幽静之处。
慧远寺:古寺名。
庾公楼:古代楼阁名,与诗人庾信有关。
吟诗一章:作一首诗。
饮茶一瓯:喝一小杯茶。
一无系:没有任何牵挂。
虚舟:空船,比喻无牵挂的心境。
富贵:富有的生活。
心危忧:内心的忧虑和危险感。
贫贱:贫穷的生活。
身自由:身体的自由,不受束缚。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深谙中国古典文学的词人之作,它通过对比智者与愚者的生活状态,探讨了生命的真谛和个人的内心世界。诗中"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表达的是读书过多、思考太深往往会带来烦恼,相比之下,那些无知者只需吃饱饭就能逍遥自在。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平生爱慕道家思想,但到了今日,却只是顺其自然地随波逐流。"四序忽已周"说明时间的流转,而"不分物黑白"则是指对待世间万物持一种中庸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诗中的生活态度是非常平和且乐观的,"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表明了作者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自在的生活。除了这些日常所需外,其余时间则是用来寻访山水之美,或吟诗饮茶,享受心灵的自由。

"浩浩如虚舟"这一句,把诗人的心境比喻成一只轻盈的空船,在无尽的生命海洋中漂浮,既表达了超然物外的心态,也反映了一种对人生绝对自由无拘的追求。

最后两句"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则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理解,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不仅是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总结,也是他对于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咏慵

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

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

有酒慵不酌,无异尊常空。

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

家人告饭尽,欲炊慵不舂。

亲朋寄书至,欲读慵开封。

尝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

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

形式: 古风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夜雨有念

以道治心气,终岁得晏然。

何乃戚戚意,忽来风雨天。

既非慕荣显,又不恤饥寒。

胡为悄不乐,抱膝残灯前。

形影闇相问,心默对以言。

骨肉能几人,各在天一端。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南北五千里,吾身在中间。

欲去病未能,欲住心不安。

有如波上舟,此缚而彼牵。

自我向道来,于今六七年。

鍊成不二性,消尽千万缘。

唯有恩爱火,往往犹熬煎。

岂是药无效,病多难尽蠲。

形式: 古风

夜闻歌者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