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独坐

地夐天逾近,风高午尚寒。

虚庭松子落,攲槛菊花乾。

抚卷俱千古,忧时有万端。

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史馆中的情景,通过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感与对时代的忧虑。

首联“地夐天逾近,风高午尚寒”描绘了一种空旷而寒冷的氛围,远处的地平线似乎与天空相连,即使正午时分,寒风依旧凛冽。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暗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冷清。

颔联“虚庭松子落,攲槛菊花乾”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松子掉落于空荡荡的庭院中,菊花在倾斜的栏杆旁凋零,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颈联“抚卷俱千古,忧时有万端”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书籍时的感慨。他思考着过去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时代的忧虑。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沉关切。

尾联“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评价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自比为古代的贤士,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承担重任,因此产生了辞官归隐的想法。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山水图

幽人无世事,高卧谢浮名。

山崦晴时出,溪流尽处行。

还闻有渔钓,相问扣柴荆。

不扫门前路,莓苔满地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道士薛玄卿归江东

知君此去渐难招,只在人间已廓寥。

市上有时逢卖药,山头何处觅吹箫。

仙岩花落溪流满,鬼谷云开对影遥。

未必故山安隐逸,海天凉月夜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祖生诗

浦城孝子身姓祖,自怜性命如粪土。

生才五岁遭乱离,有母更被官军虏。

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纵得生何处求?

天地茫茫明月恨,江山漠漠白云愁。

忽得母书惊母在,看书未尽泪先流。

书云流落河南县,河南蹋遍无由见。

唐州境上忽相逢,白发萧萧霜满面。

谁知喜极情转悲,傍人更问初别时。

千生万死到今日,始为母子东南归。

东南迢迢闽山路,入门犹记阶前树。

居人传说尽相看,鸡黍提携竟朝暮。

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

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

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

形式: 古风

燕氏救兄诗

千金之子不死市,楚人竟杀陶朱子。

生者可杀死可生,千金为重骨肉轻。

谁为平阳有燕氏,倾家乃出而兄死。

弟再有兄兄见弟,里闾惊嗟官吏喜。

呜呼,安得天下之吏廉且循,庶政如水无冤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