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

文园多病厌文君,恨入金徽不忍闻。

寂寞高台留古迹,来牛去马自成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文园才子因病厌倦了文君,悲伤的情绪触动了琴弦,令人心痛不愿再听。
那座寂寞的高台只留下古人的遗迹,来往的牛马自由成群,无人问津。

注释

文园:指文人聚集的地方,这里指文君的居所。
病:指精神或身体上的不适。
厌文君:对文君的才华或情感感到厌倦或无力承受。
金徽:古代的一种琴弦,这里代指琴音。
忍:忍受,这里指不愿意接受。
寂寞:孤独,荒凉。
高台:高耸的平台,可能指遗址或遗迹。
古迹: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或文物。
来牛去马:来来往往的牛马,象征繁忙的景象。
自成群:自行结队,无人管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汪元量所作,名为《琴台》。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繁华文明遗迹的怀念和哀伤。

"文园多病厌文君,恨入金徽不忍闻。"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悲哀。"文园"指的是文学之地或学术研究的地方,而"多病"则暗示着这些地方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充满了种种问题。"厌文君"表明诗人对当时文人的不满,这些文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恨入金徽不忍闻"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遗憾,"金徽"通常指代琴瑟等古代乐器,而这里则象征着美好的文化传统,不忍闻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无法再听到,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寂寞高台留古迹,来牛去马自成群。"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寂寞高台"形容的是一个空旷而孤独的高台,这个高台曾经是繁华盛会的地方,但现在只剩下了遗迹和回忆。"留古迹"则强调了时间流逝,历史变迁带来的无可奈何。"来牛去马自成群"更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无情变化,以往繁华之地如今只能见到野生动物自由出没,形成自己的群落,这一幕景象更深化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繁华的怀念以及面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失望。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同舍杜德机

北风吹我上金台,忍见蛾眉堕马嵬。

宴罢蟠桃王母去,江南肠断贺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答林石田

南朝千古伤心事,每阅陈编泪满襟。

我更伤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伤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越女

越女为驱虏,朝来揽镜慵。

欲梳新堕马,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

越州歌二十首(其六)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