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迹删上人入西宁(其一)

偶辞僧伴逐閒云,锡杖西飞访隐沦。

莫向崧台台下过,山川如旧易伤魂。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辞别僧侣同伴,追逐闲云,携带着锡杖西行,探访隐士的生活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偶辞僧伴逐閒云",诗人以僧人的口吻,表达了摆脱世俗束缚,追寻心灵自由的愿望。"锡杖西飞访隐沦",锡杖象征着僧人的身份和修行之路,西行则寓意着向未知的探索和内心的寻求。"莫向崧台台下过,山川如旧易伤魂",诗人提醒自己或友人,即使山川依旧,但物是人非,容易引发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僧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景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其二)

道为吾道非吾道,山是他山莫认真。

若种桃花遮洞口,又来尘世避秦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寄白山上人(其一)

昔别江城何太匆,忆师常在五更钟。

缄书欲寄樵西寺,寺隔春云千万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寄白山上人(其二)

菩提树下识师初,贝叶经文手自书。

僧腊渐高心渐了,又携衣钵入深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寄敏上人

一从飞锡入青山,日日行吟水石间。

昨向樵夫曾问信,隔溪遥见掩松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