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的母亲因失去孩子的悲痛欲绝之情。"穷母伤儿不欲生"直接表达了母亲在贫困中承受丧子之痛,生活无望,内心深处的绝望。"沧波白日隔幽明"则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母子阴阳两隔的悲凉,沧波代表世事的苍茫,白日与幽明对比,暗示了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氛围。
"一哀出涕真何谓",诗人通过写母亲悲痛至极,泪水无法抑制地流出,展现了她深沉的哀痛难以言表。"避取回头忍泪声"则刻画了母亲强忍悲痛,不愿让旁人察觉的细节,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和坚韧。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传达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母爱的无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郑孝胥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这首诗也不例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人性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