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愤诗四首(其一)

群昏自称豪,一奋碎神器。

罪魁有三士,不在徐刚辈。

荣光首拒战,咋舌敌已怪。

聂马久枝梧,彼族嗛强对。

朝中轻诸子,谓虏不足畏。

何虞果掩至,很复得狼狈。

脱令津沽间,海城早为帅。

微闻金鼓震,万众已崩溃。

牵羊必肉袒,所全讵百倍。

京师安如山,完取十万械。

吾言匪诡诞,嚼血聊自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所作的《感愤诗四首(其一)》,诗人以激昂的笔触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群昏自称豪,一奋碎神器”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的盲目自大,以及他们对国家重要器物的无知破坏。接下来,“罪魁有三士,不在徐刚辈”暗示了真正的祸首并非表面所见,而是隐含在权力核心。

“荣光首拒战,咋舌敌已怪”描述了对和平主义者的讽刺,敌人因此感到惊讶。诗人批评了那些轻视战争的官员,如“聂马久枝梧,彼族嗛强对”,认为他们未能有效地应对外敌。“朝中轻诸子,谓虏不足畏”进一步强调了统治阶层的轻敌态度。

然而,现实很快逆转,“何虞果掩至,很复得狼狈”预示了敌人的突然袭击,导致了严重的困境。“脱令津沽间,海城早为帅”表达了诗人对战略失误的遗憾,如果能早有准备,结局可能会不同。“微闻金鼓震,万众已崩溃”描绘了战败的惨状,人民的抵抗意志瓦解。

最后两句“牵羊必肉袒,所全讵百倍”指出,即使投降也无法保全所有,损失巨大。“京师安如山,完取十万械”表达了对京城安全的担忧,以及对武器装备被敌方掠夺的痛心。“吾言匪诡诞,嚼血聊自快”则是诗人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悲愤与无奈,通过咀嚼血泪来寻求一丝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无能的批判。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愤诗四首(其二)

瘈狗无不噬,弊木无不摽。

重黎卒死难,劲节殊皎皎。

许子盗所憎,要领安得保。

异哉立联徐,骈首岂同道。

袁许吾伤之,决去胡不蚤?

何人与湔雪,未可恃苍昊。

形式: 古风

感愤诗四首(其三)

京城知必陷,所苦吾主耳。

黑衣缚绔褶,无异逃李子。

当时设有人,奉上匿乡里。

逡巡稍南趋,北向下诏旨。

遂兴燕齐甲,自剪畿辅匪。

诸蕃孰不从,秕政悉可理。

徒手援天下,宁用折一矢。

吁嗟失此会,秦晋入井底。

形式: 古风

感愤诗四首(其四)

死或不蔽辜,论罪当以榜。

秉衡等徐崇,才可谓漏网。

吾嘉宣化守,击刚奋忠谠。

奈何褒海城,此李反见枉。

天步方艰难,是非在刑赏。

可令天下士,西望徒怏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盟鸥榭雨后独坐(其一)

江声定奇绝,气涌如排山。

忍寒吹灯坐,得意风涛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