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少陵忆昔行望王屋天坛二山作

秦岭路迷愁无那,凉夜疏林老夫坐。

蹇驴龁草人正饥,野翁敲石取新火。

须臾炊黍摘秋果,小有洞天曳杖过,仙境踟蹰岂敢唾。

山灵预知待客星,虎穴应教黑雾锁。

欲蹑玄踪不易到,峭壁攀萝壮襟抱。

轩皇驾龙无还期,精华长耀金光草。

少陵题后独啸傲,历揽瑰奇恣所好。

忆昔道傍贤主人,一饭至今尚思报。

别来音问若为通,三十几度梨叶红。

嗟彼枯骨蒿莱中,梦著已忘旧颜面,遥寄此情东北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名山的追忆与向往,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开篇“秦岭路迷愁无那”,以秦岭的迷蒙山路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引出诗人内心的愁绪。接下来,“凉夜疏林老夫坐”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稀疏的树林中,这种孤独与宁静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思绪。

“蹇驴龁草人正饥,野翁敲石取新火”两句,通过驴子觅食和老人取火的细节,展现了野外生活的艰辛与朴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炊黍摘果、小有洞天曳杖过,这些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山间漫步的自在与愉悦。

“仙境踟蹰岂敢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山灵预知待客星,虎穴应教黑雾锁,则是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与人的命运巧妙结合,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欲蹑玄踪不易到,峭壁攀萝壮襟抱”两句,既是对登山艰难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轩皇驾龙无还期,精华长耀金光草,则将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少陵题后独啸傲,历揽瑰奇恣所好”两句,通过引用杜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骨的敬仰,以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

“忆昔道傍贤主人,一饭至今尚思报”则将情感转向对过去恩人的怀念,体现了诗人的感恩之心。最后,“别来音问若为通,三十几度梨叶红。嗟彼枯骨蒿莱中,梦著已忘旧颜面,遥寄此情东北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望临青故里感怀

故里民居夹轩盖,五十年来几度改。

当时儿曹今老大,垂髫旧识我独在。

人间醉眼莫见真,倏忽春光不相待。

东西两河归一流,岸拥蒹葭秋复秋。

忆昔扬帆坐舒啸,海门北转是燕州。

形式: 古风

乔木颂赠别郭隆夫暨乃侄惟显春试

凤文麟德明时出,延揽英豪网罗密。

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

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

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

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

乔木根深地脉滋,上参碧空千万枝。

广阴覆城去炎暑,动摇时复清风吹。

老龙潜海倦霖雨,天教群种待昌期。

古来史传宁无私,野夫作颂久相知。

短褐冲寒送别处,玉堂应忆衡漳湄。

形式: 古风

形问影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形式: 古风

书客吴海归抚州为乃翁索题四山长歌

闻说鄱阳湖,洪波荡流万亿顷。

白云秋色入混茫,欸乃纵横几渔艇。

洞穴浮光照终夕,神龙抱珠睡不醒。

中央突兀拥苍翠,别有天地一仙境。

两峰复两峰,倒插虚塘太古影。

下通坤轴深莫测,山根欲动石头冷。

鹤嫌鱼腥非真味,独餐元气巢其顶。

老翁自由脱世网,不检丹书心愈静。

时序长存松桂盟,烟霞偏助桑榆景。

安得良工写出水墨图,远隔吴楚见形胜。

高挂壁间旷我目,毫端能尽泽国迥。

要探奇绝须主人,昨梦登攀杖藜并。

游子寄声江雪寒,北风吹帆送归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