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下马似无人,开门只一身。
心同孤鹤静,行过老僧真。
乱水藏幽径,高原隔远津。
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下马似无人,开门只一身"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隐居于深山之中的情景,没有旁人的打扰,只有他孤独的一身。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意境。
"心同孤鹤静,行过老僧真"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自己的心态比作孤鹤的寂静,将自己行为的纯粹无华比作老僧的真挚,从而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精神自在的境界。
"乱水藏幽径,高原隔远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自然环境。"乱水"和"高原"构成了一种偏僻深远的景象,而"幽径"与"远津"则暗示着通向外界的路径崎岖不易行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处之地的隐秘性。
最后两句"匡庐曾共隐,相见自相亲"表达了一种对同道中人的深厚情谊。在这偏远之地,只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够理解彼此的隐居生活,因此相见时,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亲密无间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诗家依阙下,野景似山中。
兰菊俱含露,杉梧为奏风。
破门韦曲对,浅岸御沟通。
莫叹连年屈,君须遇至公。
偶得湖中趣,都忘陇坻愁。
边声风下雁,楚思浪移舟。
静极亭连寺,凉多岛近楼。
吟游终不厌,还似曲江头。
陇首时无事,湖边日纵吟。
游鱼来复去,浴鸟出还沈。
蜃气藏孤屿,波光到远林。
无人见垂钓,暗起洞庭心。
明时无事谏,岂事隐明君。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