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从禅师掩土

莫问青囊与紫囊,个中风水十分强。

青龙东去云头转,白虎西来山脚长。

江月松风皆旧物,绿苔芳草尽吾乡。

琉璃殿上无知识,木马泥牛暗断肠。

不问湘南潭北,休论坎短离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的《登云从禅师掩土》。诗中描绘了一幅禅宗修行者在自然中静思冥想的画面,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超脱的意境。

首联“莫问青囊与紫囊,个中风水十分强。”以“青囊”和“紫囊”象征着世间的功名利禄,暗示出诗人对世俗追求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在自然之中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性。接着,“个中风水十分强”则进一步点明了自然环境对于心灵修养的滋养作用。

颔联“青龙东去云头转,白虎西来山脚长。”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青龙东去、云头旋转,白虎西来、山脚生长,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共存。

颈联“江月松风皆旧物,绿苔芳草尽吾乡。”将自然界的景物视为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映射,江边的明月、松林的清风、绿苔与芳草,都是他心灵深处的旧物与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尾联“琉璃殿上无知识,木马泥牛暗断肠。”以“琉璃殿”象征高高在上的知识殿堂,而“木马泥牛”则是比喻世俗的束缚与痛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摆脱知识束缚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内心的挣扎。

最后一句“不问湘南潭北,休论坎短离长。”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超越常规认知的境界,不再为地域、时间和命运所困扰,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远志向。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在修行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诸禅人散灰(其一)

言公心地最精专,曾学焦山一味禅。

今日落盆盛白骨,翻身重上谢郎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诸禅人散灰(其二)

俗寿五十有三,出家一十八夏。

平生行脚游方,多在盐城兴化。

最好不曾参禅,免见钻龟打瓦。

今朝子细看来,也好一场诘霸。

才公才公莫要怕,焦山布施你,一转古人话。

净裸裸,赤洒洒,南北东西没可把。

忽然撞著阎罗王,拈起拂子蓦口打。

形式: 古风

诸禅人散灰(其三)

迢迢万里别西川,要学诸方五味禅。

昨日焦山山下死,剑门关上月重圆。

既是焦山山下死,因什么却向剑门关上月重圆。

究竟光明终一体,任他寒影落千江。

形式: 古风

诸禅人散灰(其四)

衲僧才遇丙丁村,便作霜花骨一盆。

火后始知梁不坏,翻身跳出是非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