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故址

断桥芳草郭东渠,天上谁来享祀醑。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方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迹,怀深重忍立踌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感慨与追思。首句“断桥芳草郭东渠”,以断桥、芳草和东渠构成了一幅充满自然之美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接着,“天上谁来享祀醑”一句,将视角提升至天界,提出疑问,表达了对祭祀仪式及其背后意义的思考。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方古见殷墟”两句,引用了古代的历史事件,舜帝和殷墟,强调了对远古文明和道德典范的追溯。这里“五典”可能指的是《尚书》中的五篇经典,而“三仁”则可能是指《孟子》中提到的三位仁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诗人表达了对道德与文明传承的重视。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关于鱼豢(学士)和马援(忠魂),前者因撰写《魏略》而被提及,后者则是以身殉国的典故。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敬仰,以及对他们忠诚与智慧的赞美。

最后,“空有行人知往迹,怀深重忍立踌躇”两句,点明了诗人的立场和情感。他意识到只有过路的人能了解这些遗迹的历史,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与犹豫,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42)

黎延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园故址

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

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

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

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

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得徐巨源先生书却寄

持书涕湿却难开,莫道先生天下才。

鱼树鸟泉知去处,松云人路想归来。

死生交至存今日,痛哭又成独上台。

犹许故人为立传,不曾索米向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得陈士业先生书却寄

十年瞻望虎头城,剑气狼烟暝未明。

父党犹存能问讯,江西不远却难行。

开书泪满高僧衲,频梦怜深孺子情。

遥想旧时梁下榻,悲凉相对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