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感慨与追思。首句“断桥芳草郭东渠”,以断桥、芳草和东渠构成了一幅充满自然之美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接着,“天上谁来享祀醑”一句,将视角提升至天界,提出疑问,表达了对祭祀仪式及其背后意义的思考。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方古见殷墟”两句,引用了古代的历史事件,舜帝和殷墟,强调了对远古文明和道德典范的追溯。这里“五典”可能指的是《尚书》中的五篇经典,而“三仁”则可能是指《孟子》中提到的三位仁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诗人表达了对道德与文明传承的重视。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关于鱼豢(学士)和马援(忠魂),前者因撰写《魏略》而被提及,后者则是以身殉国的典故。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敬仰,以及对他们忠诚与智慧的赞美。
最后,“空有行人知往迹,怀深重忍立踌躇”两句,点明了诗人的立场和情感。他意识到只有过路的人能了解这些遗迹的历史,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与犹豫,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